2010年12月20日星期一

20-12-10 正视华小教育问题

高中毕业后,我曾回到小学母校当临教半年。由於师资短缺,初为人师的我竟被派去当低年级的班主任。

当临教的日子不是想像中的一帆风顺。首先,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马来教师教授国语,孩子们无法与教师沟通,更不用提如何学习好一门语言。我一再向家长们解释,这是政策问题,我无能为力。家长们也不时向校长反映国语教学问题,得到的回答不外是师资不足,无法调动其他教师教授国语。於是,孩子们课上听不懂,课后就去补习!

其实,这种无奈並不是单方面的感受。那位马来教师曾多次向我討教,因为每到国语节,课堂秩序就乱成一团,他完全无法控制。每节国语课师生鸡同鸭讲、对牛弹琴,教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了。这不就等於“放牛吃草”?

无可否认,教学经验不足也是原因。校方安排諳双语的资深教师教优秀班,经验不足、不諳双语的教师教资质较差的班级,行政安排明显倾向精英教育也是缺陷。如此一来,非但无法把学生国语基础打好,更不可能提昇他们对国语的学习兴趣。这一点无疑是令人忧心的。在教育问题上,凡事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任何行政手段都要退而居其次。

上个月,內阁议决华小一二年级国文老师,须有华巫双语资格,这一决策显然有助於巩固华小低年级的国语教育。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內阁通令未发,几个州属教育局执意继续调派主修国文的教师执教。消息一经传出,引起华社的不满,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立即回应:保证教育部一定会执行內阁的决定,以委派懂得双语的教师到华小及淡小教一二年级的国文科。谈及教育课题,就像挑起华人的敏感神经,我们始终认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让孩子受良好的教育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副首相的保证无非给了我们一颗定心丸。

从教育问题引申到官僚领域,我们看到,政府部门一切照章行事,不懂得变通,已经成了一种詬病。该是时候检討了!不论是师资短缺、教育问题还是公务员体系,我们应秉承首相纳吉提出的“一个马来西亚”理念,绩效优先,以民为本,让这个理念不光是个响亮的口號,而是落到实处的行动。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若愚‧201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