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星期四

12-12-10 网络羔羊

近来华人社会出现两个让人关注的现象,一是赌博恶习毁了个人和家庭,二是网络青年的迷失。

22岁青年在网络上预告自杀,然后真的去自杀,不能视为单一个案或孤立事件,这可能真实反映了大马网络青年失去了人生的目標,以致一面对挫折,就採用网络的“英雄告別式”来结束生命。

现代青年被形容为“草莓族”,外表美丽,內心却脆弱;他们在温室里长大,反权威和反社会、对公司不忠诚、对工作无热情、非常功利。而大马的“草莓族”则面对多一个致命弱点,即学校没有教导他们如何独立思考;缺乏判断能力,在网络文化的影响下,就变得不可理喻,无法融入社会。

根据专家的研究,网络(面子书)衍生多种文化和行为,包括“晒客”文化(译自英文share,將私人物件以及生活经歷放在网上曝光)、声討文化、批斗式文化、恶搞文化、色情暴力和弄虚作假等等。很多原本是正义的行径,譬如声討不公义事件,却往往因为网民的修养问题,而演变成人身攻击,好事变坏事。

如果青年长期沉溺在网络的虚擬世界里,將会面对生理和心理的问题,譬如不眠不休上网將损害健康;一个精神散漫的人,就可能会有自杀念头和行为。无节制上网聊天,也会降低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沟通能力。

而最严重的是,网络世界已经灌输年轻网民是非不分的价值观,一些人把自己视为英雄,他们也追求网络上的英雄,譬如“维基泄密”网站创办人阿桑奇。

因此,大人应该注意那些长时间上网,少和人沟通,而又没有正当职业的青少年,他们可能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亲友的关心,却在虚擬世界里无法自拔,最终成为网络不良文化的受害者,甚至是模仿者。

社会学家也应该研究网络是否將会助长自杀风气。日本就已经发生“自杀网站”导致集体自杀事件,香港和中国也发生青年预告自杀的悲剧。

自杀者可能是要通过网络,来美化、英雄化他们的自杀行径,这也是一般年轻网民的心態,希望闪光灯聚焦在他们的身上,所以一些网民在江枻丰面子书上写下情绪化的留言,就不难理解他们的心理。

教育部、华社团体和辅导机构应该关注越来越多网络衍生的问题,以免青少年自我迷失,以致自毁。

政府发展高速宽频,也须设立机制来引导缺乏自制力的年轻网民,让他们从网络得到快乐、知识,而不是成为网络的羔羊。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