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22-10-11 卡達菲死後非洲大難臨頭

利比亞前領導人卡達菲被擊斃的消息傳開後,利比亞政府軍配合北約的空襲,像野火一樣,燒掉了反叛軍所有部署的任何力量。此刻忠於卡達菲的部隊已經逃亡、被捕,或自殺,利比亞至少將暫時回到政治劇變前的狀態。一場令世界目眩神迷的巨變竟如此輕易地弭平,真是出人意外。

誰能知道,卡達菲雖然死了,但利比亞境內的不安與潛在的政治動蕩隨時可以爆發成另一波巨變。這是今天利比亞局勢中令人最憂心的一點,希望臨時政府能夠事先防範,並找出避免這種不幸演變的方法。利比亞的國內動蕩源於兩大原因:一是國內分裂主義過份激進,使一向習慣於大一統規模的人民感到不安;二是經濟凋敝。這兩大原因互相衝擊,更增加了局勢的複雜性和許多人對未來的不安全感。加上西方強權經過這一波的征戰,食髓知味嘗到甜頭後,往後對非洲的干預將越來越肆無忌憚。

先說第一個:利比亞國內民族問題是無可能解決的。即以這次討伐卡達菲而言,據報導,派入的黎波里、蘇爾特的政府軍中有一些東北非的士兵,他們連阿拉伯語也不會說,可見利比亞國內民族分歧之嚴重。假如真的最後演變成一場血腥鎮壓,則不懂阿拉伯語,對的黎波里人民毫無同胞感情的東北非士兵,一定會殘忍地殺戮的黎波里的老百姓,這一份仇恨如何化解?

從歷史的眼光看,多元民族獨裁國家的崩解是21世紀無可避免的歷史戲目,沒有人能改變這一趨勢。換句話說,利比亞的那些連阿拉伯語都不會說的東北非族群一定會分崩離析,任何想阻止它們離去的中央政府必須付出極大的鎮壓代價。當這些獨裁政權紛紛倒台後,這一份代價會大得令非洲人負擔不起。所以,卡達菲死後,非洲的最大利益將是找出一條溫和的,既可擺脫那些西方強權的糾纏、干預,讓他們的心願得遂,而另一方面則以政治與經濟的寬松連繫,使它們繼續成為非洲影響力下的一員。

事實上,那些非洲民族國家有一些根本不具有經濟上獨立生存能力,當分離主義的熱情冷卻之後,它們會發現原來非生存於一個受非洲影響的區域組織中不可。現今的的蘇丹、津巴布韋、伊索比亞、肯雅及奈及利亞等便已有走上這條路的跡象。蘇丹等的人口分布和交通狀況都難以令它工業化,當革命的激情過去之後,它若不重新向西方強權靠攏,就得回到非洲的懷抱中來。目前許多非洲國家的反對陣營都希望西方國家的干預,將來演變如何,十分難測,但改朝換代的熱情是擋不住的。

反對陣營的興風浪當然會使許多非洲國家領導人驚駭,但真正激起非洲人不滿情緒的,乃是經濟凋敝。所有非洲國家經濟凋敝,乃是歷史的現實,無可辯論。像非洲一些資源富饒的國家如南非、蘇丹、奈及利亞,重建一個有力的繁榮經濟本非不可能,但重建經濟必須以擺脫專斷體制為代價。對這一點,非洲人也有所認識,並不會為維護獨裁主義而堅持到底。令非洲人不滿的乃是改革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初期混亂與凋敝現狀的不可能立即改善。對於這一點,任何獨裁國家想擺脫專斷體制時,都沒有安全的解決方案。

現在卡達菲死了,利比亞未來的政局有幾個可能的發展:利比亞新政府要找出能迅速改進人民經濟生活現狀的方法,此其一;經濟改革步調必須加速,若不如此,新領導階層將失去今天熱情擁護他們推翻卡達菲的群眾,失去了這一份支持,政局會立即陷入混亂,此其二;部族分裂獨立趨勢非加以抑制不可,這些部族最終一定都要獨立,但如果來勢太猛,會使得很多利比亞人,有國家立即崩解的恐懼,而這種恐懼會被人利用為推動反政府的下一次政變的力量,此其三;此刻西方強權正盤算如何瓜分利比亞的天然資源,未來爭奪必然更加劇烈,利比亞新政府難逃附庸政權的宿命,此其四。

最後一點是,卡達菲擁有的大殺性武器藏在何處,如果這批武器落入恐怖份子之手,對世界的安全威脅將極大!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社論 201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