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2日星期六

22-10-11 馬來西亞的99%

在美國,不少自稱為「99%」的群眾,上街抗議企業的貪婪,以及社會經濟的不公平。他們認為佔人口1%的有錢人霸佔太多財富了,因此必須採取措施糾正貧富懸殊的現象。貪婪銀行家製造了金融風暴,卻不受法律制裁;失業率高昇的此刻,企業管理層卻獲得加薪。

在新著作《文明的代價》(The Price of Civilization)中,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列出了「高效政府的七個習慣」:定下清晰的目標,動員專家學者,制定多層次的計劃,考慮長遠的未來,終結企業霸權,重建公共管理,以及權力下放。所有政府都必須掌握這些特徵。

剛公佈的2012年財政預算案,雖大派糖果,但卻缺乏遠見。派錢很容易,但長期規劃在哪里?若要實現有效、公平、可持續的社會經濟架構,我們要落實結構性改革,不能僅考慮下屆選舉。應該問的問題,是為何53%的大馬家庭依然收入極低;一次性給500令吉,又對長遠有何幫助?

通貨膨脹高居不下,我們有什麼長期經濟目標?發放18億令吉看似很慷慨,但比起拯救失敗企業家的金額卻微不足道。每年稽查總署報告出爐時,大家都看見公共行政體系改革的迫切。我們需要的並非櫥窗粉飾,而是深層的改革與對貪腐的嚴厲打擊。公共行政體系有競爭力與遠見,政府才會受尊重。

我們希望成為高收入的先進國,但我們卻依然遲疑是否應該實施最低工資制度。印尼、蒙古、越南、柬埔寨等國,早已有了全國性或以區域、產業劃分的最低工資;泰國最近更將最低工資提高40%。由於相信政府應該做得更好,外國的99%展開了佔領活動。我們的政府也應該做得更好。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Natalie Shobana Ambrose是策略與國際研究院(ISIS)分析員
馬來西亞《太陽報》評論 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