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兩個月,新學年就要開始;中學回歸國語教數理,大限將至。
一位朋友,剛好有女從小學升上國中,有子從中三升上中四;幸或不幸,正巧都碰上媒介語換檔。
幾個月來,為了此事,他已經有焦慮傾向。
而慕尤丁前一天的談話,顯然不會緩和他的焦慮,反而可能惡化成為憂鬱症。
慕尤丁說,教育部不會允許學校自行選擇數理科的媒介語,以免教育制度陷入混亂。
如果這是政府的最後決定,那麼,很多家長最後的期望,都要成為泡影。
當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反對回復國語教數理。教育部就振振有詞的拿出調查報告,指稱超過半數國內家長,支持回復國語教數理。
但是,家長教育行動理事會(PAGE)所做的調查,卻顯示54%全國家長支持英語教數理;在一些城市國中,甚至超過90%的家長支持英語教數理。
雙方都有數據支持,說不得準。但是,城市地區、中產階級家長支持英語教數理,不在話下,毋庸置疑。
於是,PAGE提出建議說,既然大家各有所愛,那麼,就讓大家自行選擇媒介語。如果一間學校的家長選擇國語,就落實國語教數理;而另一間學校的家長選擇英語,那就繼續推行英語教數理。
這也是一種折衷方案,你走你的獨木橋,我走我的陽關道;誰都不礙誰,後果如何,自行負責。
優點在於,家長和學生有選擇的自由,依本身的家庭背景,以及未來的展望,進行選擇。
缺點在於,兩種媒介語栽培的學生,訓練和表現將不一樣,也影響日後的升學和就業,乃至社會成就。
也許,這就是慕尤丁所說的“混亂”。
然而,國內的教育制度,原本就不統一;中學分為國民中學、宗教學校、華文獨中,以及國際學校,媒介語更是根據本身的需要,各行其是,早就混亂,當然,也可以說是多元。
況且,如果英語教數理栽培的學生,表現會比國語教數理優秀,那麼,不能因為獨木橋,而封閉了陽關道。
古時候的陽關道,是指通往西域的道路;今天的陽關道,或是通過英語教學,銜接現代科學文明的路徑。
我很好奇,內閣中,多少位部長要自己的孩子接受國語教數理,又有多少選擇英語教數理?
或許,他們不會有選擇的困擾,因為高官顯要,巨商富賈的寶貝們,很多都在國外,或是本地的國際學校就讀。
教育是百年大計,不能以意識形態來決定政策,而必須以遠見來作抉擇。
可惜的是,遠見正好是這個國家缺乏的東西。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