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3日星期日

23-10-11 冷漠与心理防卫机制

“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流传在民间的俗语。可见中国在古代就有着“闲事莫管”的冷漠风气。不管他人的闲事的心态主要原因是怕惹麻烦,怕受牵连。他人的闲事不管,事不关己;可一旦管了,自己可脱不了干系。于是干脆来个眼看手不动,不闻不问。

自古以来就有的冷漠心态与现代社会某些人的冷漠心态几乎没有差别。可见人类心理层面的消极面至今没有多大提升。最近发生在广东省佛山两岁小女孩王悦连遭两车辗压,当时有18名路人经过,竟无一人伸出援手,最后一名拾纸皮为生的妇人陈贤妹毅然伸出援手,将小女童救起。

冷漠心态像传染病

这是继前阵子中国发生数起“老人跌到,无人敢扶”的事件后,又一起牵动全中国人心的社会事件。由于之前曾经发生老人跌到,热心路人扶起,却反被老人指责推他跌倒的“凶手”,于是在社会上产生了逆反的冷漠心理。其实冷漠的心态,就像传染病,极易感染人心。这种冷漠心态也可说是上述消极事件所激起的心理防卫机制。根据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基础精神分析学指出,人们为了自我防卫会产生一系列的潜意识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最常见的包括否定、潜抑、反向作用及理智化作用。

佛山小悦悦事件18名冷漠路人的反应很明显的包括否定、反向作用及理智化作用。他们先是采取不面对的方式,之后产生的逆反心理即来个视若无睹,不闻不问,再之后则企图合理化自我保护的行为。这就是为何当陈贤妹救起小悦悦之后,竟然还有人质疑她救人是为了出风头及贪图奖金。会质疑陈贤妹义举的人极有可能都是抱持同样冷漠心态的人士。他们为了合理化自己的冷漠心态,转而质疑他人义举背后的动机。

道德指标必须提升

这是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剖析冷漠心态的形成与作用。我国虽然不曾发生这类令人发指的事件,但是根据笔者与友人的经验,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着较为冷漠的风气。笔者与友人均曾经经历相同的体验,当车子在路旁抛锚时,10辆经过的车子当中,有8辆不会停下来伸出援手,而其中的两辆停下来了解情况或伸出援手的往往是巫裔同胞。一些热心的巫裔同胞往往是不求回报义务协助。这些事例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我们不否认少数人的人心险恶是导致社会风气冷漠的原因之一,以致一旦遭遇异常事故,即刻启动“心理防卫机制”。

不过,我们不能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当我们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因应现场的情况,适度为遭受痛苦或不幸人士给予援手,这应该是身为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在经济繁荣,物质丰裕的时代,社会风气的道德指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刘彦运 201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