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星期六

29-10-11 具體感覺更安全了嗎?

本周遇到的事,剛好環繞犯罪的話題。

10月26日星期三在寰宇電視預錄本周政論節目《新聞多看點》,剛好主持人蕭慧敏前一晚開車車鏡遭砸碎搶劫,在華文媒體和面子書引起漣漪。10月24日在國會部長希山慕丁總結內政部預算案辯論時,與他一來一往問了幾道問題。

蕭慧敏被搶引起大家熱切關注,當然因為她是公眾人物,但也證明了她本身的經歷絕非個案,而是一再顯示出犯罪狀況日益嚴重,經歷過或見證或聽說的,大家都滿肚子氣憋了很久。

社會現象的發生事出必有因。社會其實像人的身體,牽一髮動全身。有時腳痛可能和腳沒有直接的關係,可能是脊椎的神經線出了狀況。因此,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一定能解決問題。腳痛當頭痛醫,最終把好好的病人醫壞。最怕途中遇到個牟利的藥商,亂開貴藥自肥。

涉及財物的罪案何以發生?我的解釋很簡單,劫匪第一次搶劫,多少和社會貧富差距、失業、就業不足、工資過低等有關系,是經濟結構的問題。劫匪第二次搶劫,可以歸因於第一次搶劫沒有被抓,是警察效率的問題。

從2012年財政預算案看來,政府不管國際經濟全面衰敗的格局,高喊明年經濟成長5至6%;也忘了國際危機的根源是金融衍生產品危機,大談在吉隆坡設立國際金融中心;也無視國際屋業行情逐漸泡沫化,繼續暢談屋業發展為刺激國內需求的主要領域。

當經濟政策不著邊際、不切實際時,犯罪累累無疑反映出社會生病了。我說社會生病不是道德化的說法。我說的是政策沒有處理好問題的症結,沒有照顧好需要照顧的事情。

我國六成人口家庭收入每月不超過3千令吉,四成收入不超過1千500令吉。面對突然爆發的通貨膨脹,生活艱苦成了共同的窘態。政府除了預算案關注六成人口的說法,並宣佈每戶獲得500令吉津貼之外,就毫無對策。

民聯提出要推行最低工資、要通過產業提昇和自動化減少依賴外勞、要獎勵托兒服務,鼓勵中下層婦女就業以提高家庭整體收入,也提出要改善公共交通、房屋和公共醫療,以便增加國內的可支配收入,最終要打破壟斷、打破官商尋租活動,進一步增加國人的可支配收入。

和部長希山在議會廳內的一問一答,只能說百般無奈。警察的預算案一年比一年高(2010年45億、2011年57億、2012年63億)。但我們並沒有具體感覺到更安全。

從2005年警察皇家委員會改革報告書至今,刑事調查組和政治部的人員編制一樣多;過時地針對馬共而設置的普通行動部隊(前野戰部隊)在森林里就有過萬人的編制,城里做巡邏的則少之又少。

搶劫罪案頻頻發生,源自資源分配結構與城市設計的困頓,以致人人時刻都成為潛在的受害者,人們開始相互猜疑與互不信任,更不利於治安改善的問題。媒體偶有報導劫匪當場被公眾處於“私刑”,一再凸現警察與政府職能的失靈,也不利於我們共同建設一個宜居的城市。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劉鎮東‧2011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