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星期一

24-10-11 宗教緊張潛伏不確定因素

在國內3大馬來穆斯林政黨巫統、伊斯蘭黨和公正黨皆不表示認可和支持的情況下,號稱要集結10萬人的“百萬穆斯林大集會”,在集會當天僅吸引大約8千人赴會,與預期中的人數落差不可謂不大。

“百萬穆斯林大集會”表面上直接衝著於8月發生的雪州宗教局臨檢百樂鎮衛理公會感恩晚宴、主辦單位被質疑向穆斯林傳教風波而來,實質上有著更深遠的脈絡。從晚近幾年一系列穆斯林改教事件所引發的爭議,到禁止馬來文聖經使用“阿拉”字眼、基督國等課題所造成的緊張,加上黨派惡鬥和政治紛擾的推波助瀾下,確實導致國內部份穆斯林出現危機感,認為本身宗教信仰正深受異教徒的威脅和挑戰,而不得不做出反應。

過去近20年以來,國內伊斯蘭教保守主義高漲,不同宗教信徒之間,尤其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間的關係大不如前,許多過去從來不是課題的課題,在這種大氣候之下變成了大課題,其中尤以馬來文版聖經“阿拉”字眼風波最為凸顯。這種現象,必須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末的國際伊斯蘭復興運動風潮。

但這畢竟是上個世代的事情了,今年初席捲中東國家的“茉莉花革命”,以年輕世代為主要代表的群眾力量陸續將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亞的獨裁者和獨裁政權扳倒。這一股“阿拉伯之春”民主革命浪潮,已對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政治版圖注入前所未有的震盪,雖然其後續走向仍不明朗,甚至有論者擔心最終將導致伊斯蘭保守勢力的再抬頭,但顯而易見的是,群眾改革力量始終以民主、自由、人權、反獨裁反貪腐為主要訴求。

易言之,茉莉花革命改變的不僅僅是中東伊斯蘭世界的政治版圖,還可能改寫伊斯蘭世界傳統主流的意識形態和政治正確論述。年輕世代以手機和社交媒體等高新科技為導體,在中東世界傳播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毅然走出上世紀伊斯蘭復興運動的神權論述,拒絕複製他們的革命先輩們以宗教保守主義對抗封建腐敗體制的抗爭路線。

作為一個以穆斯林國民居多的國家,馬來西亞無法迴避茉莉花革命的衝擊;而與中東阿拉伯地區各政治勢力和黨團有著不同程度的國際聯繫的巫統、伊斯蘭黨及公正黨,也一直密切關注革命的演變,尤其是這個革命浪潮所可能改寫的意識形態光譜。

在爆發馬來文版聖經“阿拉”字眼課題時,當時的局面是巫統勢力想要盡可能操作有關課題,試圖引發穆斯林危機感以換取政治利益,而伊斯蘭黨則擋住保守勢力的壓力,採取了相對中庸開明的立場。但較後的一年多以來,尤其是自中東“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爆發以來,這種局面不斷出現不同的變動。雪州宗教局臨檢教會晚宴風波,巫統在公開立場上低調應對並努力撇清關係,作為雪州執政黨成員的伊斯蘭黨則應付得相對狼狽,稍後更因再次提出落實伊斯蘭刑事法而引發輿論爭議,公正黨則在許多課題上保持緘默;到了“百萬穆斯林大集會”,則顯然3黨都極力與之劃清界限。

如何面對、處理和詮釋“阿拉伯之春”所帶來的衝擊,甚至於如何善用這股革命浪潮,這是巫統、伊斯蘭黨和公正黨3個穆斯林政黨正努力思索和探討的考題,這道考題涵蓋意識形態、歷史、國際和內政領域,3黨推演出的任何結論或解答,也將成為潛伏在我國宗教緊張關係中的不確定因素。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張以勒‧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