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星期一

10-10-11 民國百年

路過八打靈再也SS2大路,路邊有一個大廣告看板,成龍穿上百年前的灰藍色軍裝,戴上一頂大軍帽,臉腮是稀稀落落的鬍渣,神情嚴肅,不過,突顯古怪。

大哥成的扮相,加上那個無從逃避的大鼻子,讓我有噗哧一笑的衝動;不過,看到廣告上的片名,馬上轉換心情,慎重視之。

片名是《辛亥革命(1911)》。而今天,正是1911年,10月10日(雙十)辛亥革命一百週年。

小朋友大概不知道甚麼是辛亥年,還以為又到農曆新年了;年輕朋友不瞭解甚麼是“雙十”,或以為是結婚擺酒的良辰吉日;至於1911年,阿公都還未出世呢。

但是,這一天,是一個政治新生。

100年前的這一天,在中國中部的武昌,響起了幾響鎗炮,接下來的起義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從辛亥革命到今天,已經是民國百年。實質上,前40年的民國是整個中國,後60年的民國,則局限在台灣。

政治上,民國充滿爭議;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共產中國政府將它視為禁忌,否定民國,也將之醜化扭曲。

於是,民國的政治人物,從蔣介石起,都是獨裁濫權;民國的經濟民生,是貧窮腐敗;民國的軍事,無能失敗;民國的文人,迂腐無作為。

在台灣,過去長期將民國年代神聖化,蔣介石是一人至尊,國民黨一黨獨大。

到了90年代,台灣的民國意識率先解放,蔣介石走下神台,國民黨也被輪替。如今,民國的大道統,反攻大陸的口號,已經是電視政治秀的笑料。

2千300萬台灣人民,終究承載不了民國的重量。

在中國大陸,民國禁忌卻獲得另一種解放。學者和民間重新發掘民國的份量,確立民國的價值。

蔣介石在中國,重新被定位是政治革新領袖;國民政府是推行現代化政治的政府;國民軍是反抗日軍侵略,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部隊;民國經濟在30年代起飛,創下奇蹟;民國的文人,胡適之、陳寅恪、傅斯年、錢鍾書,都是有風骨和創見的人物。

共產黨和國民黨戰鬥了半世紀,掩蓋了真正的民國形象和內涵。如今,對抗結束,才顯現了比較真實的民國。

100年的民國,沒有消失。孫中山是華人的凝聚中心,黃興的精神振奮人心,民主進步願景,成為新的共識;經濟上國強民富,夢想成真。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