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民意普遍抬頭,朝野政黨都競相自我標榜「以民為本」。中央與州屬的執政黨更是充分利用執政的方便,調動資源、巧立名目,慷納稅人之慨,硬把現金往選民口袋里塞。這是明目粗糙的「討好政治」,志在選票,自不待言。但在一些人的眼中,這跟「賄選買票」簡直何異!
這一切的動作,均可包裝為「利民愛民」、「體恤民困」之舉。然而,民意之於政客,尤其是權柄在握者,到底又值多少斤兩,人言言殊。一般民眾固然不易從他們的政治語言與動作中察覺,可最高明的政治包裝術,卻也難掩匠氣十足的佈局居心。延燒兩個多月的吉隆坡捷運征地風波,便是個現成的例子,足以測試執政當局願意聽取民聲的誠意程度。
不重民意的「利民愛民」
該案由始至今,民意不受尊重乃不爭的事實。從一眾業主接獲征地通知的驚愕,到兩周後被陸路公共交通委員會(SPAD)與國家基建公司(Prasarana)的聯合召見,他們完全只有聽命認命的份兒,因為自己繼承的百年老店,曾幾何時其地段竟已悄然列入了憲報備受徵用,同時更是受囑在時限內呈上產值估價報告云云。這一連串的動作,在在只傳達一個潛台詞:
「你的產業地段我是要定的,你不想走也得走!」
當業主群起反對征地,並提出捷運改道的反建議時,甫接管捷運項目的財政部麾下的捷運公司(MRT Co.)則是兩眼一翻,說明召你來談就是要你順從就範,誰耐煩要聽你進言談改道?反正我旗下專家的意見就是最好的意見,他們說捷運鐵道從你家老店地底下穿過最為合適,你就得乖乖接受。
你還要不識趣,繼續強要當局出示這工程項目的「社會影響評估」(Social Impact Assessment)報告,我顧左右而言他,你又能奈我何?即便鬧到國會殿堂也不會有啥結果!反正這已是行之有年的工作模式唄。
夠了!這種行為舉止,遠比任何語言辭令還要令人感受深刻。這過程中每一個對待民意的環節,莫不彰顯執政當局其實始終還是相信自己是全知的,民意根本抵不上啥!這倒跟納吉首相上台之初的叮嚀完全背道而馳。他不是說好的,所謂「政府全知」的年代,已一去不復返嗎?
而今,正值捷運公司改變策略,積極與個別業主約談,以圖個別擊破之際,執政當局的突改口徑,聲稱捷運項目實無征地,確是令人瞠目結舌的。聽罷,敢情捷運還是堅持要從蘇丹街這一列百年老店的地底穿越,在公司新主子看來,這哪算是「征地」?充其量只是「借道而過」而已,況且只是半年。過後,地面上的老店產業還是一概原璧歸趙。
集體記憶湮沒於無形?
至於老店的根基架構是否承受得了挖掘隧道工程的震動,執政當局的政務官終於開聲了;可一眾業主聽到的,並不是當局的防震措施和防塌保證,而是萬一坍塌,當局勢將負起重建之責云云。
及此,兜兜轉轉,捷運議題現又掀開了另一個新層面。雖然,表面上一眾業主已成功保住了祖業老店的產權,可新的問題征結是百年老店原汁原味的歷史價值,會否就此隨著硬體的可能坍塌而灰飛湮沒?
儘管部長聲稱重建老店會以原材料還其原貌,然而這充其量只是硬體軀殼的還原,卻還原不了整個社區歷經風霜的精神面貌。或許,這正是時下一些民粹政客處心積慮所要營造的局面。在他們的心目中,歷史何價?甘詞厚幣就不信打不動一些貪婪異動的心。何況民眾的憤慨和記憶,向來都是短暫的。一俟老街換上了新裝,歷史的陳跡自會日趨模糊而至消失。多少社區的集體記憶不也是就此湮沒於無形嗎?
對於一個慣於誇誇其談文化傳承,但又不講求史料編整的族群而言,這種發展趨勢似是無可避免的。我們社區歷史的留傳,始終離不開集體記憶,而這卻又建基於耆英長者與老舊建築的身上。一旦兩者盡失,這集體記憶自會悄然消失,一如新一代的吉隆坡人多已渾然不知同善醫院的對面(人民廣場車站工地),曾幾何時也曾有過一個當地人俗稱「蓮藕塘」的華體(華人體育會)足球場,孕育出幾許國家級出類拔萃的華裔足球名將!
走過備受「相中」的人鏡話劇社,實不能想像萬一需要重建的人鏡,到時又會是何種景象?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翁詩杰 201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