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高學府馬來亞大學歷史悠久,半個世紀前在東南亞甚至亞洲地區名聞遐邇,50年後的馬來亞大學,卻必須為擠入世界頂尖大學排名榜200強,而辛勤奮鬥,而苦苦掙扎。
馬大師生幾經努力,好不容易擠入200名榜內,第二年一不小心,又再從榜上滾下來。這一上一下,落差頗大。
例如2004年排名第89名,2006年雖跌至第192名,還算在200強之內,但2007年立即慘跌至第246名,2008年雖有進步,還是名列第230名。
多年來,馬大就這樣不斷在200名榜的門外徘徊。一旦稍有進步,就有人沾沾自喜,甚至在校園內大事宣揚。排名下跌,就有人自我安慰,說甚麼只要提昇馬大水平,不在乎世界排名,要不然就質疑他人的審核標準。
曾經是馬大一部份,1959年一分為二,而在獅城立足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在世界頂尖大學排名榜中,爭的是50強。
當馬大今年總算大躍進,擠上200強排名第167名時,新大的排名是第28。新大不僅是世界頂尖的30所大學之一,也是亞洲頂尖的3所大學之一。
曾經是一體的兩所大學,為何差距如此大?
世界銀行研究報告,終於一針見血地說出了個中原因。
這份研究報告從招生制、媒介語、行政管理、教育方式等各個項目,將馬大與新大逐一比較,立見高低,優劣一覽無遺。
它說,馬大水平下滑及處於劣勢,主要原因在於收生種族固打制及大學行政管理受政治干預。而新大的決策則以研究為優先,以績效制為主及英語為主要媒介。
換言之,種族固打與政治干預,便是促使馬大必須年年在200強門外徘徊的兩大障礙。這兩項弊端不除,馬大要擠進50強,與新大平起平坐,恐怕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尤其是政治干預因素,如同繩子緊勒馬大咽喉,還談甚麼開放透明、學術自由?
馬大前校長拉菲雅在約滿前,突然被通知不獲得續聘,因此公開批評馬大校長的遴選制,存有政治干預。這顯然是典型的例子。
最高學府繼續實行種族固打制與政治干預,能夠培育出一流思維和具備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嗎?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陳寶卿‧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