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纳吉不久前在“一个马来西亚教育慈善脚车行”的仪式中,鼓励更多友族学习华语,因为掌握了华语,代表我国在未来可以在商业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优势。他认为:我国确实需要更多人民可以讲华语,以便在世界经济强国之一的中国开拓新的领域。
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而要在中国大陆经商投资,显然的谙华语是一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华文华语除了中国之外,在港台星马也广泛被使用,是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全世界有超过十多亿人口在使用,比使用人数超过5亿,最广泛被列为官方语言的英语,还要多出两倍之多。
5万6千土著生就读华小
首相也认同,华语是与中国大陆接轨的语言,他甚至对于自己的孩子可以讲华语而感到自豪。他也透露,我国华文小学中的61万2千多名学生,土著就有5万6千多名,占了总数的9%之多。
多掌握一种语言本来就是一个强项,能够多掌握另外一种语言,在沟通上自然有其好处。首相能够认同谙华语是一项强项,而且直接鼓励友族去学习,不管是基于何因素,倒是一项有智慧的认知,也可以被诠释为高瞻远瞩的远见。
其实,我国最有培育与中国接轨人才的条件,我们的华文教育源深流长,如果从1819年在槟城所建立的第一所私塾的五福书院算起,华教在我国扎根已有192年的历史,只是因为种种的因素,让华教经历了无数的风雨波折,起落浮沉,导致今天华文中学成为私立学校,必须完全依靠华社的自给自足。
独生日益受华社欢迎
所幸,华裔先辈有先见之明,不舍得华教被毁,自觉教育是民族的根源,乃毅然创设独立中学,才能在数十年后,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华文教育制度与体系。
先贤们的用心良苦,先辈们的苦心经营,我们除了要感激外,更应该不分彼此地把支持与协助华教当着是每一个人的天责。
华文中学的改制是在《1960年教育检讨报告书》,或称《拉曼达立报告书》的正式发表后,经过国会通过的《1961年教育法令》来实行。当时这份报告书是建议华文中学必须改制,否则不予津贴。
除此之外,当年华社也表示不接受《拉曼达立报告书》建议将华文中学改为英文中学,然后,再改为马来文中学的意图,以及规定教育部长有权在他认为适当的时候,可以把国民型小学改为国民小学。
虽然如此,在那个时期,还是有大部分的华文中学都接受了改制,16所不接受改制的华文中学就变成“华文独立中学”,由华社自供自给,完全没有接受政府的津贴。
到了今天,独立中学已经拥有60所之多,而且很明显的是越来越受华社的欢迎,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资助独中承认统考文凭
华语是国际语言,是世界上最多人通晓的语言,熟谙华文华语走出我国,还有一大片的天空,在世界经济圈逐渐移来亚洲并因中国的开放而让中国大陆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际,能够掌握华语,就如首相所说,必定可以在未来商业竞争中占有重要的优势,因此培育通晓华语人才是绝对对我国的经济与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也是绝对需要者。
由于我国已经拥有那么多所设备与管理都完善的华文中学,可说是完全占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有着水到渠成的便利,倘若政府能将这些中学纳入教育主流,承认统考文凭,再给予拨款协助发展,相信在培育通晓华语的人才,以便能与大陆接轨,进而让我国可以在这个世界经济强国之一的中国开拓新的领域,有着非常正面的作用。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洪祖秋 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