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教党正名,改为“伊斯兰党”,引起各界议论。这里涉及“回教”与“伊斯兰教”等词语何者为规范问题。
探讨一个词语是否规范,我们应有理据,尤其是汉语的工具书。根据汉语的权威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回教的释义是“我国称伊斯兰教”,这说明回教也是规范的词语,中国叫伊斯兰教,也接受回教这个词语。
《现汉》也收录了“清真教”。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联营出版社)的伊斯兰教义项:我国以前也叫清真教、回教。《现规》同时也收录了“回历”(不叫“伊历”),说明是“伊斯兰教的教历”。
中国早改称伊斯兰教
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的《当代汉语词典》(2009年)对伊斯兰教的释义为“在我国也叫清真教、回教”。该书“清真”的释义为“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因明清时中国伊斯兰教学者在介绍伊斯兰教与文义时,常用‘至清至真’‘清静无染’‘真乃独一’来称该教崇奉的教主,故又称伊斯兰教为清真教”。北京商务出版的《当代汉语词典》(2009年)也收录了回教、回教徒。
《辞海》(2010年)回教的释义是:亦称“回回教”。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传入中国,自元以后,泛称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或人为回回,并称他们所信仰的教为回教或回回教,意为回回信仰的宗教。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沿用。1956年5月《国务院关于伊斯兰教名称问题的通知》指出:伊斯兰教是一种国际性宗教,伊斯兰教也是国际通用名称,并规定,今后一律将回教改称伊斯兰教。在我国台、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中仍称回教。
闽南及潮州语不雅
由此看来 ,回教与伊斯兰教涉及的是新旧名称与中国和海外叫法不同的问题。我国华人几代以来都叫惯回教,目前似乎难于改正。此外伊斯兰教的叫法对于闽南人和潮州人有不雅的含义,很难被他们所接受。不过,如果我们放眼全世界,要与世界的汉语接轨,对外应该使用伊斯兰教。
作为与回教有关的补充,中国几本辞书都收录《可兰经》、(《古兰经》)、回教徒(穆斯林、伊斯兰教教徒、伊斯兰教信徒),这里不存在何者为规范词语的问题。至于辞书上找不到的词语,只有我国才有的是:回教堂(规范的叫清真寺、礼拜寺)、哈芝(哈吉Haji)、哈芝节(古尔邦节、宰牲节)。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杨欣儒 201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