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星期五

07-10-11 大馬、英國有一份深情

馬來西亞不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國家教授理事發表這番論點,引人好奇。雖然並未掀起重大爭議,卻也廣受受注意。我恰好有趟英國之行,牽動了一層探索情結。

從1785年登陸檳榔嶼的淵源,英國與馬關係超過300年,各方面影嚮深遠。雖然近代關係多有阻隔,但長期來深植的種種聯繫,輕易就可觸摸得到。我啟程那天,座位隔鄰就是一位回到八打靈再也探親的英國大學女教授。

她說在英國工作廿幾年,常會回馬探望年事已高的母親。談到在英國事業,最大重點就是,努力會有應得的收穫;才幹能夠獲得肯定。我告訴她此行是陪孩子到大學報到,她顯得高興說,9月份是英國大學新生報到的高峰期,「一路上都是馬來西亞人」。

根據英國駐馬最高專員署資料,前往英國各大學深造的馬來西亞學子,每年大約6500人。單是這群新生代累積起來的網絡,已是何期廣闊。馬來西亞學子情傾英國,長期以來落戶者也為數不少。

我此行在威爾斯的首府卡迪夫(Cardiff),住了10天。出外而如此專注一地,算是少有的情形。卻也因此能夠更真實接觸當地民風國情。當我和家人在市區購買日用品時,聽到家鄉口音的華語、馬來語或英語,打個照呼,果然就是馬來西亞人。大多數是孩子報到,父母隨行的3人組。

我們來到鬧市廣場,遇到宣傳教會活動的青年,彼此一開聲就認了出來;啊馬來西亞。據介紹,卡迪夫市每年聚集了5萬大學生,其中來自外國的一萬人,馬來西亞是明顯的一群。

那麼英國人對我們又如何呢?我倒是沒想到,許多人都有動聽的故事。從德士司機、銀行職員到萍水相逢的行人,都能談說馬來西亞故事。

有位德士司機說,自己只差一天就生為馬來西亞人。當年母親因故大著肚子回英國,第二天就生下了他。我去銀行處理新戶頭,年輕的財務員也問我知道嗎,卡迪夫有馬來西亞的足球隊。

另有一位德士司機聽說我們來自馬來西亞,更是一路熱情介紹風景、說歷史。車子到了卡迪夫大學門前時,還急忙下車為我女兒開車門,一副英國紳士的禮儀倒把人給弄傻了。

無論這是英國人的一份情意結,或只是民族熱情,卻都叫人感到親切。

馬來西亞與英國之間的人民交往,有著一份深情。這個長期牽連的關係,無法切割。馬來西亞是否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無謂爭論。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丹斯里慕尤汀前天也在國會說了,這是已被接受的事實。

這個大英帝國,實有甚多可供學習的地方,包括人文建設與社區治理等。首相拿督斯里納吉今年七月官式訪問,與之前的一次首相出訪英國,相隔了13年。納吉大有破冰之旅的姿態,推動馬、英雙邊關係進一步發展。

我如果不是一趟英國之行,把飄動的感覺捉實了,根本無法想像兩國深情誼。回程在倫敦Heathrow機場搭機,身前身後一起排隊的人,開聲就認出是馬來西亞人。你說,情可以有多深?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潘友來 2011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