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17-10-11 環境是學習語言重要一環

身為80後的筆者,是在以國語為媒介語的教育制度下完成了中小學及大學教育。猶記得筆者是遲至小學三年級才真正接觸英文課。印象中上英文課時,都是老師在念,學生在聽。很少有機會在上英文課時把英語學以致用,學的英文語法與詞彙,似乎只用來應付考試。同學之間都是使用華語交談,與馬來老師則用國語溝通,在長達11年的中小學生涯裡,用英語來溝通的機會根本是少之又少。當年修讀大學最後一年時,時任首相馬哈迪宣佈推行英語教數理政策,包括高等學府,可惜,筆者無緣參與便畢業了。

隨後,初入社會,筆者面對很大的困擾。因平時很少用英語與人溝通,所以在工作時曾經面對窘境。話說同事們都是老前輩,他們多數都是接受英文教育的,自然身為晚輩的我們也必須以英語與他們溝通。

英語不是你懂就會說,因為英語還有很煩人的語法應用,稍微一不小心用錯了,就會讓人笑話,所以筆者說起英語時,戰戰兢兢,瞻前顧後,害怕萬一說錯了,會被人取笑。慶幸的是,長輩們都很諒解我們這些晚輩的情況,他們知道我們鮮少以英語作為日常媒介語,所以每每有說錯的時候,他們都會立即糾正,所以從中學習了不少。日久有功,現在筆者已經能用流利的英語與他們溝通了,其中一名同事還問筆者是不是去上英語會話班而進步神速!筆者會心一笑,其實是因為環境迫使我們去學習與應用,若只懂而不講,是沒可能說得一口好英語的!

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一定要使用之,方能說得好。因此,一個以英語來溝通的環境非常重要,學校若想培育出可說一口流利英語的學生,首先必須塑造一個可以讓學生們使用英語的環境。無可否認,環境的確是學習語言重要的一環,君不見來我國謀生的外勞們,他們當中很多知識水平都不高,但卻能在短短的數月內把國語說得有條不紊!這就是環境的塑造了,倘若他們不學會國語,就不能好好地與老闆或本地人溝通與打交道,這逼使他們必須學習新語言,這就是最好的例子了!

要培育可說得流利英語的國人,打從小學開始,教育部就必須設法塑造一個環境以讓學生們能去學習與使用英語,如此國人英語才能進步。當然,也得要有高素質的老師方能教育出高水平的學生。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姍姍 201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