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在電台上聽到了呼吁國人購買國貨的廣告,最近又聽到了呼吁國民繳稅的廣告,還把繳稅者稱為國家的英雄。這些廣告的主軸不外是鼓吹一種愛國意識,讓人們接受購買國貨、繳稅是一種愛國的表現。
美國哈佛教授桑德爾曾經在他的著作、講課時討論過“愛國到底是不是一種美德?”他說,有的人毫無疑問地接受愛國是一種美德,不過也有人認為愛國是愚忠、沙文主義甚至代表著戰爭。桑德爾教授從另外一個角度探討這個課題:一個國民對另外一個國民的責任,是否超越他對世界上其他人的責任?更直接的說法是:美國的納稅人是否應該對國內有需要的人負責,即承擔他們的社保、醫療、教育等等費用,而無需基於人道主義,關心遠在非洲受難的貧童?
他也談到了,在這個資金、貨物比人更容易流動的時代,“購買國貨”的概念是否公平。
他舉例,美國人如何在一輛福特與豐田汽車間作出抉擇?目前,各類製造商已經發展出環球供應鏈,人們很難鑑別哪個品牌的汽車是某國製造,而購買哪一個品牌會為自己的國人帶來工作。他又問,美國人為甚麼會想要提供就業機會給自己的國人,而非中國、印度或日本的工人呢?
他引用奧巴馬於2009推出振興經濟、提供就業機會的高額預算案,預算案下任何一個公共項目都必須採用美國鋼鐵;他說,一些美國人或許會問,為甚麼不能採用更便宜的貨源,而需要協助國人;而一些人可能會認為,自己既然受惠於國家經濟環環相扣的機制下,那在國家有難的時候就必須減輕國人的負擔,但桑德爾教授也提出,如果我們延伸同樣的道理,就會發現其實環球經濟一樣環環相扣;確實,在某種程度下,我們或許更依賴其他發展中國家的低成本勞工資源來帶動經濟成長。
回到馬來西亞,我們有第一和第二國產車,因為政府向進口車徵收重稅,很多老百姓別無選擇只能購買國貨,而這種選擇未必是愛國的表徵;至於購買國貨是否真能為國人帶來就業機會,整個製造供應鏈到底又會惠及多少成的馬來西亞人,就從原產工廠開始想像吧!
如果國產車品質優越,讓使用者覺得物超所值,衝出大馬和進口車競爭,愛不愛國我們都會選擇國產車;如果年年準時繳的稅錢能被公平妥善的分配,全面提昇國人基本生活,我們不當英雄又如何?
“愛國”這二字複雜且沉重,不要濫用。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陳莉珍‧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