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到泰國旅遊時,我不惜長途跋涉,幾趟轉車,甚至步行數十分鐘,為的只是尋找位於郊區、“真正”的水上市場。
水上市場之所以有“真假”之分,那是因為泰國政府為了吸引遊客,在市區打造水上市集,商業氣息過於濃厚,有些失真。
至於位於郊區的水上市場,其實也少不了招徠遊客的游船服務,以及兜售紀念品的商販。只不過在某個時段,遊客人數較少,水上市場才恢復原貌,較貼近生活的脈搏。
在水上市場,你可以看到泰國人是如何習慣與水為伍。在“塞船”時分仍可穿舟而過,嫻熟的划船技巧,令人嘆為觀止。在兩船擦身而過時,交易在短短一瞬間,非成即敗。奇的是,在一片囂鬧聲中,仍隱隱顯露著幾分從容不迫、怡然自得。
另一方面,湄南河上的渡輪服務,也遠比陸路交通來得方便廉宜。當地的僧侶、學生、上班族,多以渡輪代步。水,確是泰國人的生活良伴。
豈料,如斯熟水性的一個國家,竟也會為水所苦。
豪雨、洪災,令泰國人飽受一場水劫,數百萬人受災,丟失了逾300條人命。在水中央的泰國,成了名副其實的水城。
近年來,泰國人可說禍不單行。先有人禍,後有天災,都重擊了泰國人最倚重的旅遊業。尤其是洪災,牽連甚廣,幾近摧毀了當地的農業、工業,也衝擊了全球的糧食和製造業供應鏈。泰國如今可說是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中。
洪災災情反反覆覆,無疑也令泰國災民身心飽受煎熬。
然而,在我印象中,一向有“微笑之國”稱號的泰國,人民終究是樂觀的,自制力、抗災力也凌駕多國之上。趁火打劫這碼子事,總會在任何災難發生,惟在泰國,暴亂的程度已屬在控制範圍內。
一些泰國人甚至在惡劣的環境中搖舵,在水上做起了買賣。一名受訪的泰國人說:“我們別無選擇,只有面對。”
是的,即使洪水退了,泰國人要面對的是無從預期的經濟重創、衰退,甚至另一輪政治動盪。然而,除了勇於面對,泰國人確實別無他選。當英叻快挺不下去的時候,泰國災民終究還是必須咬緊牙根挺下去。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楊麗琴‧2011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