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內,情境改變了許多;唔,也透澈了一些。
譬如,3個月前,同善醫院前一片煙硝,看不到真相;如今,煙霧散去,能見度提高;啊,原來的確有水砲和煙霧彈。
之前的矢口否認,硬拗到底,說是風向問題,角度因素,乃至杜撰誣賴等,於今十分蒼白,成為笑柄。
政治人物應該學到的第一課:在今天如此透明化的社會,民眾睜大眼睛在看,已經沒有甚麼東西可以塞在地毯下。
每個人手上都有一部具攝影功能的手機,形同設在各個角落的監視器,而且隨意流通,於是,公共領域再也沒有隱秘,一面之詞也很難成立。
民眾也更加有公共意識,不願置身事外。11位醫生聯署,挺身而出說明當天事發情況,以及眾多目擊者道出切身經歷,這是公民社會中,群眾發揮的積極參與。
當大家不再噤若寒蟬,社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就擴大了監督和制衡功能。
政治人物學到的第二課:從政者不要只從本身的角度來看問題,更不要隨意否定人民的觀點。
他們否定同善醫院的事件,卻忽略了民眾的強烈感受;那一刻激起的民怨,已經帶來重大的傷害。
從政者的政治信用,也重新受到評估。
除了公佈真相,負起責任之外,政府沒有其它的選擇。
在這方面,算是亡羊補牢。
衛生部的調查出爐,由內政部秘書長公佈,廖中萊道歉,失責的警員將受到處分。
政府失去的信譽,至少挽回了部份。
這擺脫了一貫的做法。
過去,當權者有3個鐵律:
一、政府不會做錯事;
二、即使政府做錯了,不會承認;
三、即使默認,也不會道歉。
或許,從同善事件開始,這3項鐵律,要一一修正。
政府會做錯事,但是,不能經常犯錯;在重大課題上,更不能出錯;否則,就要面對民意的裁決。
政府一旦做錯,必須坦白承認,不能東躲西藏,更不能文過飾非,否則,會加強人民的反感。
政府承認錯了,還要道歉,這是一種問責態度,顯示承擔責任。
最終,任何的錯誤,不能輕易放過,而必須歸根究底,這並不是要懲罰和報復,而是要加強政府的效能,讓政府警惕,使國家進步。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鄭丁賢‧201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