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日星期三

01-06-11 电费调涨的影响

电费平均调涨7.12%,估计有75%家庭用户不受影响,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工商界能否吸纳电费涨幅及如何確保物价不隨之飆涨?

每月电费少过77令吉的家庭用户不受影响,但是工商界电费却平均起8.3%及工业天然气每MMbtu调高3令吉(天然气津贴將逐步废除),若工商界把增加的成本转嫁消费人,中低收入者还是受到波及。

政府估计电费调涨,將使通膨率上涨0.27%,4月通膨率是3.2%,也就是说物价指数將升至3.47%;若国家银行再调高隔夜政策利率,消费能力將剧挫,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协助工商界克服成本上升、抑制通膨。

工商界,特別是製造业长期以来依赖政府提供的优惠,包括聘请廉价外劳、使用津贴的工业天然气、低廉的物价和服务,以低成本进行生產。

1998年实施外匯管制后,马幣匯率更是从2.50降至3.80的固定水平;出口商多年来享有匯率利惠,製成品在国际市场有价格优势,国家贸易也年年有盈余。

但是,国际物价上涨,再加上取消匯率管制后马幣升值,以及政府削减津贴,让製造业开始感受到大马不再是低廉的工业生產基地。

若业界无法自我调节、改进生產程序及提高生產力,大马製成品將在国际市场失去竞爭力,製造业也將抗拒“最低薪金制”的推行。

业界吸纳成本的做法包括自动化生產、提高生產力,通过缩短生產时间,减少用电量。

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不可能永远享有津贴、低廉生產也不会长久,为何不趁生產成本的提高,推行转型计划?工业效能的提高,也能够协助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海外有许多製造业成功转型的例子,譬如韩国经济突发猛进,创造“汉江奇蹟”,就是政府、民间企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

中国近年来提高工人薪金,也准备摘下“世界工厂”的帽子;大马已经屈居“中等收入国家”十多年,也是时候变身了。

第二个问题是抑制物价上涨。除了电费调高,大型渔船和9类运输工具的柴油津贴也將在6月取消,再加上之前的白糖调涨20仙,可能带来连锁反应。

政府必须鑑定哪一种物价上涨幅度最大,再设法抑制,比如粮食价格节节上涨,就应该立即增產、减少进口,而不是任由低收入者面对衝击。

这一轮削减津贴肯定会带来一些民生问题,若国阵无法紓解民困,未来6个月就不是举行大选的好时机。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