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开世界地图,从北半球东亚的中国开始,再往西边移,来到东非、欧洲,跨过大西洋,进入美洲,都是呈一片枯黄色,这个春天,春雷未响,雨水不来,农作物歉收,农民们个个望田发愁!
欧洲北部过去两个月的降雨量较正常情况低了五成,日照时间比正常多出一倍,渴望晒太阳的欧洲人原本应该高兴,可农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德法英及波兰的农產品样样歉收,牲畜也个个几近“面瘦枯黄”。
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省有“千湖之省”之誉,乾旱来袭,鄱阳湖、洞庭湖这些大湖都湖床见底,变成大草原,甚至出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使这个渔米之乡面临巨大危机。
美国今年也遭遇了过去50年间最为严重的旱情。更有报导称短时间內旱情不会缓解,还可能加剧。
全球旱情將导致粮食减產,敲响了全球粮荒警钟。或许更正確来说是粮食安全隱忧正困扰著全球。大旱情况令各个国家稳定粮食供应和价格的努力,会深受影响,消费者眼看粮价节节上扬无不神经紧张。
回看我国,农业与农基工业部长诺奥马指出,2010年我国粮食出口增加15%,达181亿令吉,但进口粮食也增加13%,达302亿令吉,虽然粮食出口贸易额增加,但由於天气条件和生產成本等因素,进口的饲料、穀物和奶製品等粮食费用也增加,使2010年粮食贸易赤字扩大到121亿令吉,比2009年增加9%。
专家指出,全球粮价飆涨,我们是时候更加关注国內的农业和粮食生產。我国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到农业研究当中,自1980和1990年代,我国专注於工业化,农业生產被忽略。
我国和印尼的棕油產量供应全球85%的需求量。棕油是食油的主要原料。我国在棕油研究作更大的投资,可以確保全球棕油需求的稳定。我们必须提昇排水灌溉系统、自然资源保护、卫生工程和机械化,还有不能忽略肥料、防虫害和土地滋养等,这些相关知识和技术的提昇都对农业发展极为重要。我国的经济转型计划必须將农业发展列入其中,才能为农业和粮食生產注入强心剂。
专家们就呼吁各国加大农业投入、增加粮食產出,並建立健康的国际农產品贸易秩序和粮价协调国际机制。这些努力必须靠各国努力和態度的积极,缓解全球粮食问题是每一个国家的责任。合作解决终归是利人利己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张立德‧201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