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千封信件终於在文教部同事的协助下寄出去了!这些都是助学者在2010年度所助学学生的资料表。由於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侨联单位在收集及审核资料方面耗时耗力,迟至5月才全部寄达报社。我们一拿到资料表,丝毫不敢鬆懈,赶紧输入系统,以便能赶快进行配对。
同事当中有记者和美编,都暂时放下了手头上的事,一起投入这份看似简单但却极为费时的工作。分类、配对、折纸、粘口、盖章,希望信件能顺利寄到引颈期盼已久的助学者手中。
这个星期以来,估计助学者陆陆续续收到了我们的信,一直有电话进来。大多数都是表示继续资助第七届爱心助学计划的意愿,希望能帮助这些贫穷学生再圆读书梦。而对於这一大批善心助学者,我们藉此由衷的致谢。
我们同时也接到一些电话,问说为何学生被换掉了。这是因为一旦学生完成一定程度的学业,或家庭经济好转,或已迁居不在助学计划范围內,或领到其他奖助学金等等,那么其助学便会终止,於是我们只好递补其他有需要帮助的新学生给助学者。
两天前,接到一通电话,该位助学者语气中满是惊讶与激动,直问为甚么所收到的资料表上面写著学生的家庭年收入仅有500元。500元人民幣,折合为马幣就只有200多令吉,一年家里要用的吃的花的,怎么够呢?这到底是怎么样的生活啊?
是呀,是我们再怎么用力想也无法明白的生活啊!父母在家务农,一切靠天吃饭,收成好时还可以有些微入息,老天爷发怒时就只好把眼泪往肚里吞来代替温饱。那是我们城市人所没办法想像的穷困,是千真万確存在著的贫苦,並不是隨便杜撰的。当然其中也充斥著许许多多我们所不瞭解的民生问题:母亲可能是外地买回来的聋哑人士而父亲已年过半百;父肇事入狱而母改嫁的孤儿;父在外打工多年毫无音讯;被捡养的弃婴;智残的双亲……等等。
稍微向该名助学者解释那里的情况以后,电话另一端沉默了片刻,最后只是说了句:“好的,我会把钱捐过来,请让孩子继续上学,但愿教育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赵雪芬 201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