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要建造航空母舰,大部份技术问题都已经克服,但是,出现一个“麻烦”,就是缺少焊接工人。
看来似乎开玩笑。堂堂13亿大国,怎么可能缺少焊接工人?隨便在街头拉一把,没有百万,也有数十万。
不过,若是找来修车厂的张明,或是铁厂的李钢,同样是焊接工,但是,由他们来焊接航空母舰,只怕航母上的战斗机,都会沉入海底。
航空母舰要承受战斗机下降的重量,甲板之硬与重可想而知;而要將一片片甲板焊接起来,不掉落不断裂,那可是需要特別技术。
表面上简单的技术,其实有高深的学问;优秀的焊接工,在美国可以找到。
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发展的推动之下,人口开始涌入城市,开始了城市化浪潮。
为了应付人口和商业的需要,城市更加立体化,建筑物必须往上攀升。
建筑师画出摩天楼的图型,工程师炼出更多钢铁,问题是,要搭起摩天楼的架构,必须把成千上万吨的钢筋焊接起来。
当时没有高端起重机,一切靠人力,一根根焊接;到了一个高度,离地数十尺,焊接工人就在钢樑上工作,继续往上焊接,直到数百尺之高。
在移民潮中,大量贫穷但有技术的德国和爱尔兰人,为了生计,来到工地担起这种高危险工作。
他们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就像是空中飞人般,在几寸宽的钢架上搬动和焊接钢铁。
不管他们多么艺高胆大,只要稍有不慎,或是大风一吹,每天都会有几个人从高楼上摔下,粉身碎骨。
当纽约市建成现代大都会的规模时,已经大约五分之二的焊接工,摔死或伤残。
在美国本土的丧命率而言,只有美国南北內战的丧生人数,多过焊接工摔死的数目。
说他们卑微,在於他们不受重视,生命的代价,就是当时日薪数美元;说他们伟大,在於一个个繁华的大都会,一座座的摩天楼,就是这些焊接工用生命焊接出来的。
从焊接摩天楼钢筋开始,美国的焊接技术不断发展,用於汽车工业,国防工业,乃至航天业。
美国的汽车工业,坦克飞机,乃至太空梭,都是焊接出来的;少了这些焊接工,今天的美国就逊色不少。
一个伟大的国家,其实就是由很多表面上平凡,实际上不凡的小人物所建立。
这也反映,真正的大国,不可能三两下就崛起,而是得靠文明、技术和智慧的长期积累。
最终,中国还是得引进乌克兰焊接工,来完成它的航空母舰。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1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