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

26-01-12 大馬的勞動力結構與素質

做為一個中高收入國,大馬若想更上一層樓,除了產業升級(Industrial Upgrading)外,可說別無他途,而要使產業成功升級,又非有足量有素質的相關人才不可;畢竟,人才是興業興邦之本,那大馬的勞動力結構與素質如何呢?

根據《新經濟模式》(NEM)一書的說法,大馬一個異常的現象就是,在大多數產業,技能員工(Skilled Labor)的百分比在下降而非上升!目前,只有25%的員工可稱為高技能工,而75%為低技能工!反之,新加坡卻是高技能工占49%,低技能工占51%,相去甚遠。眾所皆知,低技能只能從事低增值的經濟活動,其結果就是低技能等於低薪資。

做為一個有高額石油與天然氣收入的中高收入國,何以竟然無法提升其國民的技能與創新力?何以生產力提升緩慢?不解決這個問題,空談有多少大項目,投資額創造多少新就業機會,也是徒然,普眾大眾難有改進的實感。實則,根據蓋洛普(Gallups)對124個國家所展開的生活實感調查,竟然有79%的大馬人說,他們在掙扎中(Struggling)!(這項調查把人群分為三大類,興旺發達中(Thriving),掙扎(Struggling)與受難中(Suffering))。

這顯示出,大馬是個有增長無發展(Growth without Development)的內卷化經濟(Involutional Economy)。

本來,產業要升級,需要員工肯力爭上游,努力學習新技能以提高身價,以及僱主經由僱用技能員工與設備來獲利,可大馬卻否。之所以,一般歸因為過於寬鬆的外勞政策(近年來,98%的外勞為低技能的廉價外勞)。這固然有一面之理,可真正的因素,應是政府與僱主疏於培養人才。如今由於本國人才斷層或外流嚴重,不依賴廉價外勞反而難於存活,在這種情況下,要提升實質的(Real)而非形式上的高收入,恐怕是高收入未到高通膨先臨。

此外,大馬的勞動力中受過高教者占24.8%,高中者占61%,小學者占10%,無正規教育者占3.8%。嚴格說,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培訓,而不僅僅注重教育水平,大馬缺的是有針對性的培訓。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