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7日星期五

27-01-12 多帮助穷人家的小孩

政府发放每名大专生200令吉的购书券,原先是希望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让他们能到特定书局购买参考书与文具,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但部份学生却將书券上网拍卖或要求套现书券,委实辜负了当局的美意。

根据统计,2009年我国有40%的家庭每月收入低於2千300令吉,这些底层家庭共有240万户,而底层家庭小孩受高等教育的比率仅45%;反观40%中层家庭(每月收入2千300至5千令吉)、20%顶层家庭(每月收入5千令吉以上)所得家庭的小孩,有逾八成受高等教育,而高低家庭的教育支出差距也升至10倍的歷年最高。

以上这些数据隱藏著严重的世代不正义。如今富者可以一年花数万令吉把小孩送到国际学校,穷人却连区区数百令吉的学杂费、购书费都缴不起。这个教育资源的差距不仅在小学、中学,也同样出现在大学教育,这些教育资源上的差距,至终必然会推升下一代的贫穷差距,使得贫穷者陷入“贫穷循环”。虽然今天大学毕业者的收入较昔日升幅不大,但相较於各学歷仍高出许多。依目前市场调查,大学毕业起薪约2千500令吉,至於拥有大专文凭与大马高级学校文凭者分別起薪为1千800与1千700令吉。这项调查显示是否受高等教育,確实对日后的薪资水准影响甚鉅。

面对市场经济所带来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政府能坐视不管,一切都交给市场决定吗?当然不行。19世纪后期的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魏特赛尔(J.G.K.Wick Sell)曾指出:“市场所產生的所得移转,將会形成极大的不公平,任何对完全竞爭的干预,把富人的所得移转给穷人,对於经济社会都是有利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市场追求的是效率而非公平,但仅追求生產的效率而忽略所得分配的公平,非但不利於社会和谐,隨著贫富差距扩大,也將抑制消费动能而影响经济成长,因此政府有必要採取重新分配手段修正市场的所得分配。

所谓重新分配就是透过徵收累进税、社福支出、教育支出等財政收支政策,將富人的所得移转给穷人,藉以修正市场分配的不公,维持社会的和谐並提昇消费的能力,奥巴马总统欲向年薪300万令吉以上者徵收30%的富人税就是这个道理。遗憾的是,这些年多数国家皆不断对富人减税,这些取巧的政策非但使得如今各国政府负债累累,也让政府重新分配功能日趋式微。美国“佔领华尔街运动”在全球如响斯应,一股“仇富情绪”蔓延全球,即反映出小老百姓心中的怒火。

我国的政治人物在公开演说中总喜欢强调世代的正义,总不忘表示要如何扭转当前分配不公平的局面,但用相关统计来检验当局的作为,却会发现世代不正义的情况非但没有紓缓,反而更为严重。高所得家庭的孩子多数以奖学金读大学,而低所得家庭的孩子即使考上大学,多半也须靠贷学金完成学业。如此让低所得家庭负担更沉重的学费,而让富有家庭享受更多高等教育资源,已属不公,而日后在职务的竞爭,穷人家小孩早已输在起跑点,贫穷差距如何不继续扩大?

或许有人会说,政府不是已延长助学贷款摊还期限了吗?政府不是也给予低收入家庭若干援助金吗?但这些对经济弱势者的协助实在是杯水车薪,仍无法让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有著立足点的平等。政府或许可以改变发放购书券的方式,將富人家孩子的购书券让给真正需要购书券的穷人家孩子,让后者能获得更多实惠;政府对於穷人家孩子的教育资源绝不该吝惜,以让有心向学的孩子都能在最小財务压力下,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不但符合社会正义,也是改善贫富差距的不二法则。

政府是要撙节今日的教育经费,而於日后多支出些社会救济金?还是今日多制定些预算让穷人家小孩受教育,而於日后少花些救济金?答案显而易见,把钱花在教育上是划得来的。政府年年说要改善贫富差距,也经常成立专案小组,但官员是否有关怀弱势者的热情,是否有向后看20年的眼光?否则任凭成立再多扶贫计划,也夫復何用?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 20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