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8日星期六

28-01-12 从大学自主到校园自治

高教部宣佈马来亚大学、国民大学、理科大学、博特拉大学及工艺大学即日起拥有行政、財务、集资、人力资源、学术管理以及招生的自主权,这是我国高教发展史上的新里程,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过去我国高教最严重的缺失就是“形式主义”和缺乏“民主精神”,由於欠缺民主精神,教师从属於校长,校长从属於上级教育单位,层层节制之下,大多数人的意见不能获得重视,在上者又未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於是一切只有趋於“形式主义”和“权威主义”。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在报章特別呼吁:教育主管单位必须尊重教师,学校行政必须民主化,相信持有类似观点的读者並不在少数。根据我们的瞭解,我国大学行政缺乏民主精神,实在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许多校长或学校行政主管听命於高教部而大权独揽,而校务会议则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学校行政主管不懂得尊师重道,却要求学生们尊师重道,是难得有多大效果的。

这种作风所造成的最大影响,是对大学中民主教育的直接伤害。大家都知道,“民主”绝不只是一个空洞的口號,它应该是一套可以实际运作的行为模式;更具体的说,“民主”的运作程序,是一群人在遭遇到和彼此切身利害有关的问题时,会运用协商、谈判或充份交换意见的方式,来谋求一种能兼顾彼此利益而能为彼此所接受的解决方案。一个人要学会这套协商、谈判或交换意见的民主运作程序,最好是从校园里便开始学习,如果他没有学会这套民主的行为模式,反而培养出权威性人格,离开校园之后,行之而不觉,习焉而不察,要再加以纠正,便十分困难了。

传统的东方社会本来就是“长幼有序”的权威式服从为尚,如果校园的行政体系也是讲究权威主义和形式主义,则学生学习民主运作程序的机会必然更少。因此,我们希望大学拥有自主权后,能培养出既懂得如何协商谈判,又懂得尊重別人的平权性格的学生。

长期以来,大学民主教育只强调民主理念的灌输,却忽视了民主的实际运作程序。最近国內几位心理学者所作的调查研究一再显示:我国的青年学生有一种“理想与现实无法结合”、“言行不一”的现象;尤其是在民主理念方面,青年学生们虽然普遍肯定民主的价值,可是却怀疑全面实行民主政治的可行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恐怕就是目前学校只重民主理念,不重民主运作,结果学生们只懂得口头上的民主,却不懂得行为上的民主。

除了民主化之外,未来大学教育也要步向自由化。要谈自由化,就要谈教育观念上的问题,那就是大学教育的目標究竟何在,像现在大专法令只笼统规定“以研究高深学术、培养专门人才为宗旨”实在太过简化。此外,今日的大学与国家的关係,是国家机构的延伸?还是“自治团体”?也得有个基本的区分。照现状来看,特別是政府大学等於国家机构的延伸,那么所谓拥有绝对自主权之说,理论上根本不可能成立,最多可做到的,乃是扩大教师参与校政而已。如果大学是自治团体,则大学在国家监督之下,不但可要求自主权,而且可要求自治权。如此一来,大学的组织结构,甚至於其发展,就更加宽广了,而学校与教师及学生的关係,也將有本质上的差异。未来大学与国家的关係,究竟何去何从,似应有个根本的检討。

由於教育性失业问题愈来愈严重,现在许多大学生,不是根本找不到可资餬口的职业,就是找不到学有所用的职业。而这些製造社会失业青年的许多大学科系,年来不但未见减少,或削减其招生名额,反而以新的理由或多个名称来达成其增设或增加招生名额的目的。如此一来,更使某些科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变得严重。而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不是数量不足,就是品质不够水准。因此,大学拥有自主权后,要著手调整科系,一方面就是要紧缩过多的科系,並力求其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乃是適度增加某些科系,以应对社会的需要。

至於適度增加某些科系,以应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该有正確的预估,否则大家一窝蜂爭相增设、爭相招生,在师资与设备两缺的情况下,又將造成另一种形態的浮滥。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 20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