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6日星期日

16-01-11 学校排名是教育绊脚石

校长为了爭排名而阻止学生报考华文的事,在各方的报导和努力爭取下,总算有了转机。由於这起事件,许多非教育界人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都是推行国家关键成效领域(NKRA)措施惹的祸!

在政府转型计划的6大国家关键成效领域下,要达致的目標包括减低罪案、肃贪、扩大素质教育机会、提昇低收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乡区基建和公共交通。

且不论其他领域的成效如何,单单是教育领域,就让人们看到了它的弊端。根据星洲日报报导,某位教育界人士透露,在国家关键成效领域下实施的全国学校排名,已经出现反效果。全国有越来越多中学为了提昇排名而使出各种手段,阻止学生报考无法考取好成绩的科目,包括华文。

令人纳闷的是,教育注重的应该是知识的灌输、品行的培养,提倡的是有教无类,从未听闻何者是以成绩、以排名作为教育的目標?推行“全国学校排名制度”的目的何在?据闻这项排名的最终结果是:排名在前面的学校,在软硬体设备方面將获得教育局的特別关注。反之,校长须提呈改善学校排名的计划,教育局也会一整年派官员督察学校教学和活动。这样办教育,难怪一些校长会花招百出了!

考试至上的风气,一直是教育界的问题。在学校排名制度下,这股不良风气更盛,事关教育局评估学校表现的方式,分为学术成绩及课外活动,即各佔70%和30%。由於课外活动的分数大多是校方难以掌控的,因此校方就以各种方法控制学术分数。此举於是形成了现今学校注重考试、成绩至上的局面。

政府当初推行国家关键成效领域措施,原意是好的,即希望借此提昇学校绩效。然而,这项国家关键成效在教育领域下要达致的目標是:扩大素质教育机会,这与学校的成绩有何关联?所谓扩大素质教育机会,应是提昇教学素质,將学生教育成才,培育更多优秀的教师等。

而教育学生成才,则是见仁见智的,並非成绩全部考A才叫“成才”。考试只是学习的过程,考得好是好事,考得不好並不表示学生没有能力。校方成绩至上的做法,只会间接迫使成绩不好的学生輟学。一旦輟学生越来越多,社会问题也会日趋严重。

教育措施,应该以素质教育为前提,而素质教育应该注重的是学习,而非考试成绩。全国学校排名制度,是素质教育中的绊脚石,反映了教育目的被扭曲。把所有学校放在同一个平台进行评估,绝对不可能达致国家关键成效领域中扩大素质教育机会的目標。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彭慧嫻‧201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