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2日星期六

22-01-11 一个马来西亚,两种社会契约?

公民运动是我们应做的选择--推介《一个马来西亚,两种社会契约?》


要解读今日的马来西亚困境,要建塑一个全民共享的国家,就不得不解读当年建国的契约。《一个马来西亚,两种社会契约?》这本书的三位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讨论共同的主题。

在目前「一个马来西亚」口号响遍的时刻,国人似乎轻易忘切了2020年宏愿所宣称的马来西亚国族的理念;我们确实有必要重温所谓的建国契约及该走的方向。

即使我们认为社会契约也可因时空转变而调整,因社会契约也不尽然就必是永恒不变的,但若要修改必须让各利益涉及者重新参与理性讨论,而不是单方面修改。

推动积极的公民运动

克莱夫.凯斯勒教授正是从学术角度,阐明目前我国体制已从「1957年宪法隐然定向和决议推动的世俗化进程」,被扭转为回教化进程,而「巫统也已完成其蜕变程序,即从隐性的世俗政党(1960年至1970年代)转化为隐性的回教主义政党(1980年至1990年代),最后变成外显的回教主义、回教化、推动回教法和反对世俗的政党」。

他认为,这是迈向「去世俗化」的关键时刻,许多拥有民主性格及公民社会倾向的非政府组织已被孤立,而这些回教主义者从没准备跟其它没有同样思维和目的的人「共享这个国家」。

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观察,这是所有服膺于公民社会者不得不立即行动的警号。而诺拉妮.奥托曼教授所创的「回教姐妹组织」(SIS)正是这类被边缘化、被打击的公民团体之一,而且作为进步回教妇女组织,它所受的挑战则更加严峻。

她在此书中的论文专注于论述1980年代后回教法对回教妇女的限制。言人所不敢言、不能言,从实例中阐明不民主的回教法对人权的剥夺,更惊人的是「回教基本主义教派」已学会如何利用民主体系来推动迈向不民主政治的议程。只要他们夺取政权,他们就不需要民主的外衣及民意的认同。

玛维斯.普都哲里副教授则从宪法的精神来分析,宪法并不保证马来人的永恒政治支配;而政府不断推动回教化的作为,形同背叛了对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承担,这也阻碍了马来西亚国族的建构。

在这种极端马来民族主义及回教化的双重挑战下,民主人士有何对策?凯斯勒教授仅提醒我们的公民社会参与权将萎缩,而玛维斯女士则强调需要一部接纳人类基本价值的国家共识的宪法,才能促进未来国家的团结。

我特别认同诺拉妮教授开出的药方,就是推动积极的公民运动,在共享权利的基础下联合穆斯林和非穆斯林。

这本书被翻译出版的意义,正在于让不谙英巫文的华人多了解友族中也有此类多元种族观点的真知灼见,及深刻忧虑国家前程的各族民主人士。

华社华团有必要跨出自己的圈子参与公民运动,像诺拉妮教授所强调的积极推动包含各族各宗教的民主团体及人士,及时与保守回教势力及种族主义着针锋相对,寸土必争。

这是个国家前进或倒退的关键时刻,我们没有沉默的权利!

公民运动是我们应做的选择,建塑公民社会是我们的目标。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陈友信 20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