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21-01-11 高学歷意味著甚么?

和一位朋友聊天,讲到他正在唸大学的儿子,他很感慨地说:“竟然连唸歷史系都能唸到第五年。”我是歷史系毕业的,我想我懂他的感慨,歷史系课业没那么重,也没有甚么一定搞不懂、过不了关的课程,唸歷史系却无法在4年的正常时间中完成学业,看在爸爸眼中,难免觉得有些丟脸。

我劝他:“现在在台湾,只拿到学士学位,而且4年就毕业的,是少数中的少数了。”我的意思是:第一、他儿子的情况,一点都不特別,太多人都是这样的,除非下定决心考研究所,除非已经有研究所可以唸了,他们是寧愿不毕业的。第二、在这个年代,不毕业,通常是自愿的选择,不是学业落后的结果,所以爸爸没甚么好难过的。

这不完全是拿来安慰朋友的说法,而是真正有事实基础的。依照正式的统计资料,台湾有470万在学的学生,佔全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研究所学生持续增长,相对地,小学生人数持续减少。另外一个持续成长的数字,是每所大学院校中“延毕”的学生人数。换句话说,台湾年轻人口没有增加,但是年轻人在学的时间愈拉愈长,年轻人当中的学生比例也愈来愈高。

求学当然不是件坏事。不过如果“作学生”变成了一种长期理所当然的习惯,甚至普遍地以不离开学校来逃避现实,那可就是个值得令人担心的社会现象了。

第一个关键问题:年轻人到底在逃避甚么?──逃避面对职场,面对不同的人际关係与生活样態。他们习惯於学校中和同儕之间的互动,没有准备、也没有意愿要用別的方式面对別的人。同儕互动有一种自由,不需要多考虑说话、行为可能引来的反应;学生生活也有一种自由,不需要多考虑自己该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追求自我成就。离开了学校,当然就没有这样的自由了。

这样的逃避,也就引发了第二个关键问题:他们失去了为自己创造自由的勇气与动力,寧可留在別人保护、圈划出来的环境里,享受別人给予的空间。和上一代相比,他们很少意识到:学校那个空间,是別人规定、控制的,不是自己去打拼开垦出来的。

从好的一面看,台湾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幅鬆绑,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急於想挣脱束缚,跳出校园围墙;然而从坏的一面看,高等教育体制无法提供充份的压力,如此缺乏压力的情况下,不管在大学里呆了多久,学生真能学到甚么呢?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一门课一门课混过去,累积眾多打线上游戏或线上交友的时间,在便利商店打工做最简单完全不动脑筋的,这样的学生生活又必然让他们缺乏真正的本事可以应对学校以外的环境,也就刺激他们想要用各种方法继续延长在学校的时间。

以前在职场上,愈高的学歷通常意味愈高的竞爭力。可是在这样的潮流下,高学歷的意义必然改变了:意味著身上那种学生习惯愈强、逃避的態度愈强,相对也就愈难在新的、陌生环境中適应、发挥了。

物以稀为贵,真的,愿意唸完4年大学就毕业的年轻人,会在职场上愈来愈受青睞重视的。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照‧台湾《新新闻杂誌》副社长兼总主笔‧201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