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於本月8日,刊载耶鲁大学法学系教授蔡美儿新著——《虎妈的战歌》內一篇题为〈华裔母亲何以更优越〉的书摘。由於內容批判西方父母管教方式,同时讲述作者如何严厉对女儿施与管教,书摘刊出后,掀起轩然大波;作者也因此收到成千上万封威胁信件,指她“虐待儿童”和“丑化亚裔”。蔡美儿为自己辩护称,很多指责都是源自不理解华裔家庭文化背景,加上读者没有阅读全书造成误解。虽然如此,新书出版后,旋即荣登亚马逊网站销售排行榜第六名,也引发网上对东西方教育方式的强烈比较。
该篇书摘行文不长,两千多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其实倒非作者异常严厉的管教方式,而是作者的教育观察。她发现,华裔父母和西方父母在管教儿女的思维方式上,有3大不同点:
第一,西方父母过於保护儿女的自尊,以致儿女稍遇挫折,很容易便让他们放弃努力,没有坚持到底;华裔父母则不然,儿女不达標,就加大训练力度,透过反覆练习,让儿女熟能生巧,从中提昇自信心。
第二,华裔父母重视恩情,总认为儿女有欠於他。华裔父母总是这么想——既然我花了那么多时间那么多钱栽培你,你以后长大了,就该懂得孝顺和光宗耀祖。相反的,西方父母则认为,孩子並没有主动权选择哪个家庭出生,也无法选择谁做他们的父母。为此,父母有责任无条件照顾他们。
第三,华裔父母认为,他们懂得为孩子做最好打算,因此就算违逆儿女意愿,他们也在所不惜。西方父母则过度重视儿女的自主权,任由他们按照个人喜好和兴趣而行,並且尊重和支持他们所作的选择。
蔡美儿认为,这就是华裔父母为何在教育儿女上,能以栽培出那么多学业成绩优异、擅长音乐和在专业上成功的例子。
其实,蔡美儿所提以上的3大观察,就华裔父母的教育方式,对西方读者或是不可思议,於我们却不陌生。她所提及的教育成功,也绝非空谈。在美国小学,资优班內(或俗称精英班)的学生,便常是犹太裔或华裔。刚在去年12月由法国巴黎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发佈的2009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评结果,学生平均得分最高的10个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便位於亚洲地区,其中中国上海学生的单项成绩和平均得分,在65个受测评国家当中名利第一,美国则表现平平,名列第26。
不过,话说回头,如果蔡美儿所说的是正確的,华人的家庭教育比起西方父母更为优越,那么华人理应在世界文化的各个领域,缔造比西方更大的成就。可是,事实不然。从1901年至2000年整整一个世纪当中,荣获诺贝尔奖的华人仅有8人,反观美国人,单单从1985年至2005年的20年间,荣获物理学奖的就有34位、医学或生理学奖的有28位、化学奖的有47位,以及经济学奖的有23.5位(其中1人为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
或许,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如果华人的教育方式的確那么优越,为何华人的杰出表现,大部份始终只停留在“小我”的个人成就上,而不是在“大我”的文化成就上?我们的教育方式,还缺少了甚么?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罗盛威‧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