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5日星期六

15-01-11 大马华人的教育困境

最近报章刊登了许多令人热血沸腾的新闻,如不谙华文的马来教师被“硬塞”去华小;华小得缩班;国家学术鉴定局慢多拍而导致先天“缺师”的华小雪上加霜。

各位看官,找谁呢?报馆?耍太极高手的华基政党?“一个大马,两种政策”的政府?唉!今天姑且不论这些,不然我未写完,就已气得脑溢血而死。

每当我们将食指指向某一方,其余的三根手指则反指自己。从学前教育至象牙塔,我们面对了什么问题,又可以在当中扮演什么角色呢?首先,让我们看看小孩们的学前教育。今天的华人社会,早已流行把两三岁的孩子送去托儿所,让他们提早学ABC,脑力发展,写字等等。

最近,我甚至听到有人送幼儿园的孩子去补习。天啊!他们在干什么?美其名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但这只会使孩子的学习热诚“夭折”。学前教育包括了让孩子过纪律的生活,听故事,玩游戏,接触大自然,诱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生活的好习惯及良好的品德。这一切都需要家长们的自发性去学习,进行及成长。

好学生只须考好成绩

小学、中学和大学呢?注重考试成绩,流行“训练考试机器”的补习班,培养成绩好的“好学生”。

这些功利性的“教育沦亡”做法,却得到了大部分华人的认同及追随。今天,你问学生学习为了什么?答案几乎是考试得高分或以后可以赚大钱。二十年前,我的老师告诉我,学习是为了懂得做人的道理!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引以为荣的良好价值观去了哪里?道德课只需背数十条价值观的注释去应付考试;“好学生”只需考好成绩,不必分担家务等。真不敢想象我们的下一代会是怎样?难道品格的修养,纪律生活的训练,负责任的态度,也得靠政治人物?

此外,我们常以拥有五千年文化背景的身份自居,甚至沾沾自喜。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多深呢?五张新加坡大彩,缴上四十大元,眉头不皱一下;但书架上的论语,中庸,道德经(不需十元一本),却是盛满灰尘,无人问津。难怪老马说赌博是华人的文化!不了解自身文化,又何来民族意识呢?他们就像失了根的浮萍,随波逐流;只管赚钱为了吃好,穿好,用好;人生目的仅此而已……

另一方面,华裔青年时下最流行的不外是面子书,手提电话及网络游戏。如果你提议他们读些有益身心,增广见闻的课外读物,他们只会说:“So lame!”(老土)大部分的大学生,上课只靠讲师的笔记,从不看参考书。文学,地理,历史,时事新闻似乎都与他们无关。男的只关心股票财经,女的只专注美容娱乐;岂不知旺盛的求知欲及丰富的生活常识是办事成功的关键!

人生本就是学习旅程

大部分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整天忙着追求的是吃什么好料,哪里好玩,有什么便宜可捡,明星歌星的装扮与奢侈的生活方式。

无止境的物质生活,占据了他们全部的空余时间。他们认为的良好精神生活就是去一些宗教场所。其实,培养一些能陶冶身心的嗜好,多关怀及帮助社会不幸的一群,常参与传承文化的活动,能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

教育及学习的地方,不只是局限于课本上或是学堂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学习的旅程。唯有抱着正确的学习态度,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了解生命的意义!这一切都得靠自己!

文章来源: 南洋商报 作者:徐嘉亮 201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