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09-06-11 奖学金“奖”谁?

关於奖学金,我一直有些疑惑。奖学金,顾名思义,用以奖励优异生。不过,成绩和家境之间,何者为重?

假设甲和乙的成绩一样好,甲家境富有,乙家徒四壁,而只有一份奖学金可提供,毫无悬念,乙比甲更需要奖学金继续学业。

倘若甲的成绩比乙稍胜一筹呢?这就有爭议之处了。

有人会说,奖学金一定是给最顶尖的学生,才能栽培顶尖人才,造福社稷。何况,甲可能比乙努力,才会考得更好,因此更值得嘉奖。

但以甲的家境,即使没奖学金,一样可深造。乙若没有获得资助,就可能失去深造,以及改变命运的机会。

另外,以成绩论英雄,也值得商榷。在本地填鸭制度下,会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人才。

家境好的同学,父母可能教育程度较高,亦有能力购买课外读物,或聘请家教,佔尽先天优势。若光看成绩审核奖学金,只会造成贫者愈发难出头。

市面上可供申请的奖贷学金,准绳各有不同。据我所知,有者是成绩、家境、人品三者並重。但在短短的面试过程中,人品较难断定,家境亦可造假(不排除有人扮穷,以骗取奖学金),只余下成绩为较客观的因素。

有人打抱不平地告诉我,有两位华裔生考获同样佳绩,但富者击退贫苦者,申获奖学金。在本地学府,这种现象其实见惯不怪。

另外,更令人意难平的,是有人会贪心地渔夫撒网,同时申获多份奖学金,剥夺他人机会。

这当中不乏驾跑车,带“爱疯”手机、平板电脑上学的富家子。他们多抱著“不拿白不拿”的心理。但奖学金僧多粥少,若每人多拿几份,会让真正有需求者徘徊升学门外。

依我看来,颁发奖学金应首要考量家境,纵使成绩较为逊色亦无所谓。毕竟考试有时是靠运气,某个阶段落后,不代表日后不会迎头赶上。

因此,肤色或固打制就不该成为甄选因素。我的意思是,甚至不要计较有多少土著、华人或印度人申获,但求真正有需要者能受惠。

当然,此为理想化的想法,能否避免执行偏差是另一回事。

至於富有学生,最好不要加入竞爭,一方面不会滥用社会资源,一方面就当积个福。靠己之力完成学业,岂非更值得骄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杨丽琴‧201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