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想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選擇把炸藥捆在身上,與其他人同歸於盡。我們也不明白,為什麼窮人沒錢還要買酒喝。比如,東馬原住民沒水沒電,卻用發電機在長屋通宵達旦載歌載舞,一個節慶耗掉半年的薪金。我們不明白,有些人窮了病了沒錢看病,居然有電視機和手機。
也許你隱約琢磨得到,一個26歲的青年為什麼選擇自焚,觸發了寫下歷史的茉莉花革命。你說,一個人勢必走投無路,才選擇這樣的途徑。但是你問,革命自焚和窮人花錢的方式,有什麼關係呢?
這是關於選擇與沒有選擇的道理。不,這是關於選擇與沒有選擇的事實,兩者之間,沒有之間。
舉個真實例子:有個貧窮的原住民婦女,養了9個沒錢上學的孩子,父親病臥在床。她們一家因巴貢水壩工程,被迫遷至政府重置區。很不幸的,這里乃不毛之地,無法農耕。為了照顧小孩,她不能到外地找工作。所以,這個女人一家需要救濟。
作為一個掏腰包的人,你會問:她會把錢用來買食物嗎?我們怎麼確保她把錢用在孩子的教育上?她的丈夫呢?他不能到城里工作養家嗎?
這些是很正常的疑問,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窮人的思維方式與我們不同,因為貧窮,他們的要求和我們不一樣。
研究顯示,一個勞工一天需要2400卡路里的能量,以菲利賓的生活水平統計,每個人只需1美金就可以生存了,條件是,只能吃香蕉和雞蛋而已。但是,誰願意每天吃香蕉和雞蛋呢?非政府組織曾經在摩洛哥做統計,問一個窮人如果他有多一點錢,會怎麼用。
他回答:「買多一點食物。」後來發現他家居然有電視和DVD機,問他:「你已經吃不夠了,為什麼還買這些東西呢?」他笑著回答:「但是,電視比食物重要啊!」
要明白,他的村子沒城里的消遣活動,換句話說,村里的生活很沉默。這顯示,生活樂趣比吃還重要,即使他們的房子沒有基本水供和衛生設施,他們不能沒有電視,更想嘗嘗好吃一點的食物。
但是,多貧窮也好,窮要窮得有尊嚴,這不是買電視能彌補的遺憾。持續的羞辱和欺壓會迫使一個人反彈。當少數人被邊緣化的時候,反彈的力量微弱,社會和制度可以棄之不理。但人數累積成多的時候,反彈的力量足以創造歷史。看電視比吃重要,活得有尊嚴比活著更重要,有選擇與沒有選擇,沒有之間。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楊艾琳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