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18-01-12 普腾的今与后

普腾终於卖了,它的新养父,是预料中的多元资源(DRB Hicom)。

价格和条件是否合理,大家可以阅读財经版,看看分析家的意见。

我只想提出3个问题:

1.国库控股为何卖掉这家国营企业?

2.普腾还应享有国產车地位吗?

3.多元资源能够改变普腾的命运吗?

先探討第一个问题。

普腾近几年盈利走下坡路,未来前景並不看俏。这不是受到经济週期的影响,而是汽车业竞爭日益剧烈,盈利削薄之下的衝击。

而普腾也缺乏资金和技术,以开发新的车种。

全球汽车业趋向以大取胜,规模决定成败的情况下,普腾要生存,唯有转型,从国產车的定位,走向区域和全球定位。

国库控股明白普腾的困境,但是,却是双手绑紧,无能为力。

普腾內部问题纠缠,管理层、供应商和政治人物,都有利益牵连,国库控股无法整顿和改革。

几年前,它曾经要將普腾出售给德国大厂福士伟根,结果因为政治力介入,功败垂成。

马哈迪是普腾生父,国库控股只是养父;生父还在,养父哪有资格话事。

而今,既然马哈迪恩准普腾另找养父,国库控股也乐得放弃抚养权。

进入第二个问题。

此前国库控股拥有普腾,名正言顺,普腾自然是国產车,也是国营企业。

作为国营企业,它享有各种税务优惠,以及贸易壁垒的保护;当然,成本是转嫁给纳税人和消费人。

而今,普腾卖给多元资源,而多元资源是私人企业,属於土著企业大亨赛莫达所控制。

以后,普腾的盈亏,和政府无关。如果普腾翻身热卖,赚到的是赛莫达和多元资源的股东,反之亦然。

於是,多元资源的普腾,和它旗下的另一个车种本田(Honda),或是陈唱的日產(Nissan),意义上有甚么不同?

如果意义没有不同,那么,普腾是否还应该享受国產车之下的特殊待遇?

当然,多元资源可以声称,它所购买的不只是品牌和车厂,也包括国產车的地位。

然而,国產车的地位是否可以售卖给私人,又是否有限期?

我相信这是这笔交易没有公开的部份,然而,却也应该公开辩论,作出决定。

而多元资源接管之后,能否让普腾脱胎换骨,开创新的局面?

优势是私人企业接手,可以摆脱许多利益牵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关键在於人才和重组。全球大车厂,从日本的日產,到美国的克莱斯勒,都曾经面临破產,最后都是进行併购,和具有竞爭力的同行结合,注入资金和人才,才起死回生。

多元资源和福士伟根及本田都有合作关係,未来是否走这条路?希望如是!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