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1日星期六

21-01-12 台灣大選的啟示

做為一個多元族群、教群國,大馬的不同族、教群,均對外部世界持有不同的關注點與地區,也難免或多或少會受到這些關注點、地區的影響。

如馬來人一向便較關注中東,尤其是埃及的動態,自20世紀初期起,便頗受其影響,如在百年前興起的伊斯蘭改革派(Kaum Muda),思想源頭主要來自埃及。當前,伊黨便頗關注土耳其的政治動向,及其執政黨的執政理念與方式。要理解目前伊黨內開明派的崛起,便須研究土耳其的政治動態。同理,印度裔的政治風格,也或多或少受到印度,尤其是其南端Tamil Nadu邦的影響。

至於華人,由於語文與文化的因素,自也免不了會較關注中港台新的動態。與其他語文媒體比較,中文媒體對此次台灣大選的報導,顯然詳細得多。選舉結果,國民黨的馬英九當選總統,也普遍受到華人的肯定,認為這最符合兩岸的長遠利益。從他山之石的角度看,此次的選舉,也使人覺得有不少可借鑑之處,如候選人的電視辯論、公開公平的競選、言論、媒體與集會自由、公務員相對中立與公平對待各黨等。

從選舉民主角度看,台灣的選舉較大馬頻繁得多,除了這次大選每個選民可投三票(一票選總統,一票選區域立法委員,一票選政黨)外,尚有縣市長及地方議員的選舉。這是大馬自1960年代便已中止,而尚未恢復的制度。就按政黨得票率分配部份議席而言,也是大馬所沒有的。所謂政黨票,是種依據各黨得票比例,來分配立法院113席中的34席。這34席也稱「全國不分區立委」,只要得票能達到總選票的5%的得票門檻,便可依照得票比例,分配這34席。如在本次選舉中,國民黨得票率44.55%,得16席次;民進黨34.62%,得13席次;台灣團結聯盟8.96%,得3席;親民黨5.49%,得2席。

這種政黨票為混合選舉制的一種形式,也見之於日本、菲律賓、泰國等,是保障多黨制衡與兼顧政權相對穩定的一種設計。已故政治家陳志勤醫生也曾建議大馬引入這制度,惜未被接受。

在歐洲,大部份國家皆採用比例代表制(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或其混合形式(如德國),從票票等值的角度看,得多少票便有多少席的比例代表制可說較公平;從政權穩定的角度看,大馬採用的英美式頭馬贏家通吃(First past the post)則可能較具效率;而兩者兼備的混合制,則較能兼顧到公平與穩定的平衡。

就此次台大選而言,給人的感覺是,台灣選民似乎變得較以前更理性務實而不那麼意識形態化,如台奸、賣台集團、外來政權等用語少了,對本土政權、台灣之子等的各籍或族群對立意識較淡,而廉政、政績、和平發展、民生等課題被擺到優先位置,這無疑是種可喜的進步。隨著社經發展程度的提高與價值觀的變遷,整體上言,台灣人也變得更趨成熟,而不嚮往昔那樣,在族群的泥沼中打滾,但願大馬也能一樣地突出廉政,淡化族群。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