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14-01-11 扩大农业发展区计划

由於去年末季谷种收购价创下新低,佔全国各种產量之冠的適耕庄稻农首当其冲,面对逾百万令吉的亏损。农业及农基部顿成愤怒的农民箭靶;至外,雪州政府承诺奖掖高產量农民,迄今仍未有回应,也令广大辛勤的农民嘖有怨言。最近政府在处理霹雳督亚冷与雪州无拉港横港农地搬迁问题也引发诸多爭议,原订的所谓“农地转换条例”已被取消,政府擬拨款增加稻米產量將如何实施,乃成为各界关心的焦点。

政府今日遭遇的困境,正是我国农民福利制度缺乏全盘规划的鲜明写照,也就是说事前未以前瞻性眼光设计制度,任由农业局官员各行其是,处处刁难稻农,对稻农无疑是雪上加霜,也增加了善后整合上的困难;加以在政治掛帅的政党竞爭压力下,不同政党都以討好农民为首要考量,以致怯於去除不合理的优惠,勇於慷国库之慨来增加给付。所以,当民联以农民为弱势团体作为诉求藉口时,国阵也深恐落人之后,表现得比民联更激进,遂造成了今日“剪不断,理还乱”的难堪场面。

事实上,农业部当初的构想是暂时不实施农民补贴,而以农民奖励制度涵盖。但由於农民奖励制牵涉农、渔、养殖、畜牧等,范围广泛,內容繁复,政府虽已研议了两年有余,迄未形成共识;后来,在政府財源不定的情况下,农业部转趋保守,决定在农民奖励推出之前必须有三两年的宣导期,使农民熟悉此制度后才付诸实施。尤其,去年底吉打北部水患造成稻农损失4千余万令吉之鉅,中央与州政府迄今尚未有任何具体善后方案,造成民怨的前车之鉴,势必使政府的態度更形审慎。可是,为配合政府稻米產量调配却又引发去年末季谷种收购价重挫,百公斤谷种跌破130令吉,使得政府规划產量调配的脚步大乱。

政府拨款增加稻米產量已势在必行,但这12亿令吉怎么给,是否全国稻农都能雨露均霑,处理不好当然也会引致民情譁然。为今之计,在於针对稻农的整体福利重新规划,以免重蹈覆辙。因此,以下几项重点,或许可作为政府的参考:

第一,此次谷种价创新低,许多农民都受重创。从丹绒加弄至適耕庄,共有2万9千英亩稻田,每亩稻田可收取80吨至120吨,如果每吨稻米收购价亏损100令吉,每英亩就损失1千令吉左右。因此,因为谷种价偏低所造成农民损失,农业部必须有一个较合理的补偿。

第二,目前一般农民的经济状况均为农业所得相对较少,土地存量较多,而且农民所得未加计非农业所得及政府的各项农业补助;所以若政府按照农民农业所得来补贴,显然不十分妥当。目前政府在分配发款上应审慎,对稻农来说是雪中送炭,对一些养殖业而言可能等於锦上添花;因此,未来农民的补助应兼计所得及財產,使財產价值越高者,享受的补助越少,以免增加政府的財政负担,並造成纵容深水摸鱼的不公平现象。

第三,今年农业部研擬的10项计划,拨款额达8亿2千余令吉,但砂、沙两州的拨款就达2亿5千万,似有偏高之势;政府將推动吉打慕达农业发展区,参与这项集体种稻计划约有5万户稻农家庭,而且稻农也可持有米较厂的股份,对稻米有议价能力,其实这项计划应推广至全国其他地区,让农民逐步摆脱弱势群体的形象,成为名副其实的“稻田的主人,稻米的主人”。政府与其推展农业之友社区计划,不如將农业之友社区计划转型为上述农业发展区,以改善农民的生计。

第四,农业发展研究所將从中国引入杂交水稻,並从今年开始在雪州试种;其实杂交水稻数年前在吉打试种,效果良好,利用杂交优势可提高农作物產量与品质,值得在其他州属推广。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社论‧20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