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6日星期五

06-01-12 首相的圣诞午餐

纳吉连续两年,都和基督教、天主教的教会领袖共进午餐,今年更是圣诞午餐。

在这个以穆斯林人口为多数的国家,如此的圣诞午餐,带出一种特別的味道。

就好像每天都吃椰浆饭和扁担饭(nasi kandar),圣诞佳节时,来客焗火鸡佐蔓越莓浆,胃口大开之余,也有温馨之意。

这种午餐不妨多吃,让不同宗教和文化的感受和需要,多一个沟通传达的管道。

去年的午餐,一位过度“热心”的首相幕僚,自行要求教会在餐会上,不要摆放十字架等宗教象徵。

这种缺乏尊重的做法,引起哗然;瞭解內情者,都不禁摇头。

这位幕僚並不是宗教极端人物,他本身甚至不是穆斯林;但是,基於“护主心切”的心態,担心纳吉和教会领袖用餐,会成为伊斯兰社会的负面课题,而自作主张,做了种种琵琶遮面的小动作。

午餐未吃,茶杯里就已经產生风暴。

虽然午餐吃得还算愉快,首相也发表了一些正面的谈话,但是,之后並没有积极的效应。

反之,去年以来,宗教之间的爭议激化;某些方面,如土权、马来西亚前锋报,雪州宗教局等,频频以基督教为对象,作出莫须有的责难。

土权把教会当成沙包打,包括最近针对尤方成牧师;前锋报胡乱引述消息,指反对党和教会密谋;宗教局直捣教会,指教会向穆斯林传教。

加上“阿拉”称呼的爭议未息,教育部违反和教会学校的协议等;一年下来,宗教氛围每况愈下。

当然,这些事件未必和政府有直接关係,但是,政府领袖在这些课题上,不应保持沉默,也不能消极以对。

沉默和消极,只会助长有心人士的气焰;政府必须站在多元中庸主义的立场,维护宗教和谐,捍卫少数的权益。

今年的圣诞午餐,没有发生茶杯里的风暴,而纳吉在一般谈话之外,也有一些实际的行动,包括承诺委派校长到教会学校,会预先諮询教会;允许在学校开设圣经班;教会捐款可以免税。

这是一项进步;但是,用一句流行语说,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今天的宗教爭议,不能只靠搬走一些行政障碍,就可以化解歧见和矛盾。

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兴都教等,面对的是宗教自由和平等的大问题,包括在合理情况下,获准兴建膜拜场所,在学校能够自由学习宗教等。

这些宗教的领袖的信徒,也要求不要再受到某方面当他们是假想敌,不时的以之为对象,来达到某种目的。

这些心声,才是圣诞午餐要带出的讯息。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郑丁贤‧201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