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評選讀:大膽宣傳巫統貢獻
反對黨總是說,誰執政都無所謂,「只要不是巫統就好」(Asalkan Bukan Umno),這的確很囂張。2008年大選前,某反對黨人士在檳城說,他們並非與馬華、民政作對,只要減少巫統席次,避免巫統統治檳城。其實,即使巫統在檳州議會席次比民政多,從來都不曾要當首長。這種宣傳不是種族主義濃厚嗎?不過,巫統並沒策劃反擊,因此成了犧牲品。
砂拉越州選舉期間,他們在各大路口掛海報,一邊是疲勞的首席部長丹斯里泰益瑪目,一邊是充滿活力的反對黨領袖。行動黨、公正黨與伊斯蘭黨就是喜歡玩弄種族情緒。
正如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所言,他們把所有壞事都歸咎於巫統。哈山阿里被伊斯蘭黨開除黨籍,也是巫統的錯。其實,哈山對抗穆斯林改教,禁止超市賣酒時,完全沒人為他辯護。瑪夫茲、沙拉胡丁、胡桑慕沙等黨領袖顯然都膽小如鼠。
伊斯蘭黨執政吉蘭丹20年,自來水依然不乾淨,許多人只好向雜貨店買桶裝的水。但若向州務大臣聶阿茲投訴,他一定說:「這是巫統與中央政府的錯!」
馬華、民政比不上論述更兇猛的行動黨,如今更是自顧不暇,爭取獨立的巫統也不可能期望要他們支援。巫統黨員不必遲疑,必須勇敢向國人解釋,獨立以來的發展都是巫統與各族合作的心血,首相更都是由巫統主席擔任。反對黨對國家有何貢獻?伊斯蘭黨口是心非,在222個國會議席中,只競選60至65個,怎麼可能期待他們能維護馬來族群權益?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Zulkiflee Bakar是《馬來西亞前鋒報》新聞編輯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 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