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星期三

18-01-12 柔佛巫統須注入新血

外評選讀:柔佛巫統須注入新血

柔佛巫統人士肯定忘不了,2004年大選提名日因填表格出現技術錯誤,而導致新加蘭州議席白白被伊斯蘭黨奪去的事。在有信心勝利的地區陰溝里翻船,對國陣是個教訓。時過境遷。現今柔佛巫統是否仍有信心在第13屆大選中大勝?

國陣佔絕對優勢的環境早已一去不覆返,如今有的是雙方旗鼓相當的競爭環境。民聯三黨更公開對柔佛的15個國會議席及30個州議席虎視眈眈。

上一屆大選中,反對黨在號稱是「巫統堡壘區」的柔佛奪得1國6州,對國陣是一大打擊。也許一些人認為政治海嘯的浪潮已過。但若從去年砂拉越州選舉的成績來看,柔佛州也一樣正面對巨大的威脅。華裔反風依然揮之不去,國陣一向能輕鬆贏得的城市選區也不再是安全區。更何況,峇株巴轄與森布隆等選區更並非由馬來人佔多數。

面對下屆大選,柔佛國陣無論是否願意都必須走出舒適地帶,也要暫時放下「柔佛為堡壘區」的優越感。儘管敦胡先翁、丹斯里賽惹化,以及當今副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等許多黨國領袖都來自巫統誕生的柔佛州,但我們也要知道,我國政治動向在2008年大選後已改變了許多。

現在的人民也不一定會與上一代人一樣大力支持巫統了。從前的人願意變賣家產協助巫統競選,如今的人只會期待政府能給什麼好處。

去年丁能補選中,華裔選票不達標中,正突顯了這點。相同的狀況柔佛州其他城市也看得到。

儘管面對巨大的挑戰,但柔佛在州務大臣阿都干尼領導下,已克服了不少的困難。去年,他不辭勞苦親自拜訪「熱點」選區,如振林山、地不佬、古來、埔萊及麻坡的人民。這些選區將近40%是華裔。阿都干尼也從未停止呼籲馬來社會團結一致,繼續支持巫統。柔佛州老一輩馬來人更以巫統的歷史為榮。

雖然看起來沉默寡言,66歲的阿都干尼是一位有遠見的領袖。他策劃的依斯干達經濟特區及多項基本建設,是令人感到榮譽的創舉。不過,阿都干尼自1995年來就已擔任大臣了。年輕選民將左右大選結果,因此他必須提拔更多有能力的年輕領袖。人們普遍認為,柔佛巫統充滿影響力不容小覷的「山頭老大」。州巫統還曾為了團結州內領袖們而召開大會。

丹斯里賽哈密、拿督斯里阿扎麗娜、拿督斯里沙里爾等領袖功勞巨大,但為了應對迅速變遷的時勢動態,柔佛巫統必須注入新血,引入新一代的領袖了。柔佛巫統有著光榮的歷史,也曾經培育了許多成功領袖。但與其他州屬一樣,柔佛巫統必須走出過去的「影子」,面對目前的政治現實。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转载 作者Zulkifli Jalil是《馬來西亞前鋒報》新聞編輯,
Kamil Maslih是《馬來西亞前鋒報》柔佛記者
《馬來西亞前鋒報》評論1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