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19-01-12 中国经济的龙年挑战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显示,2011年中国经济比上年增长了9.2%。其中一季度增速为9.7%,二季度9.5%,三季度9.1%,四季度8.9%。

在全球经济笼罩一片阴霾的情形下,中国提交的这份经济成绩单,是不俗的,最起码是及格的。但是,观察家们更关注的是中国经济在新一年的走向和趋势。从季度节点观之,中国经济凸显下行之势,这个趋势是否会演变成惯性,影响新一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才是关键。

正因为如此,去年的中国经济成绩单,只能算是及格,不能称为优秀;若经济下行趋势不能遏止,继续在本年度发力,中国经济则面临着相当的引诱,并传导至全球,全球经济的前景不容乐观。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强调“2012年,无论从国际经济环境还是国内环境来看,都是极其复杂、极具挑战性的一年,要增强忧患意识”,从各省市已经公布的2012政府工作报告观之,各地主政者对于今年的经济工作,也都用了“复杂”、“挑战”等具有不确定意涵的词汇。这意味着,从上之下,中国各地对2012年的经济形势充满着忧患意识。

按照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缓降的比率,每季度下降的幅度差不多是两个百分点,以此来作最悲观的经济预测: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大体是8.7%,随后三个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大体为8.5%、8.3%及8.1%。

事实上,经济增速8%,还是可以忍受的,但基本已经达到了政策底线。在中国社会转型期,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或者说又好又快的发展,是中央始终如一的决策主旋。如果说中国经济增速降到7%以下,将会引发社会、经济乃至更深层次的不确定性。

按照一般经济学通识,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是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内需。中国出口总量依然宏大,但出现了下降趋势,由于主要出口市场美欧经济不景气,尤其美国面临大选,来自美国政治层面的滋扰会加大,尤其人民币汇率问题还会面临美方压力。中国即使能够抵御住美方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恐怕还会带来输入性通胀和贸易壁垒的双重重负。

投资是把双刃剑,可能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和稳定剂,也可能是流动性强趁火打劫的热钱投机。去年第四季度,外汇占款接连降低,人前流出是主要原因。据统计,当季“热钱”外流规模约为650亿美元。

重大社会系统工程策略

只有内需才是提振中国经济最可靠最永续的经济引擎,但是内需市场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应对金融危机,2008年以来开始深耕内需市场,但内需市场的真正动力不是来自14亿民众的消费力,来自源于40万亿的公共投资工程,还有日渐失控的房地产市场。

民众消费力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加之投资创富渠道不畅,消费力很难真正激活,甚至为非理性的资本市场(股市、民间投资)所虹吸;政府过大规模的投资则导致地方负债沉重,房市宏调初见成效但为完全挤压泡沫,房市低迷会倒逼信贷风险和经济增长乏力……

因此,中国经济面临着多难抉择,不仅是经济增长迟缓的压力,也面临着通胀和就业压力,以及公共服务不配套、社保体制不健全等多重压力。调结构,促和谐,不仅仅是财政金融政策的手段策略运用,还是一项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本报特约 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