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中庸大会上,政府强调中庸之道,对教化人心和治国维安的重要性。
那一刻,土权组织仿佛消失了,它好像在遥远的土星,从来没有出现在马来西亚。
中庸所强调的宽容精神何其可贵,尤其在目前这样一个对未来充满恐惧感的年代。
这种恐惧感,其实一直都在。
过去,老百姓不断被灌输一种信念:国家的远大,源自于人民的团结。于是,团结成了一种忠诚,不可质疑的目標。人人要刻苦耐劳,逆境自强。然而,这目標的背后,却是財团和政治大于民权。
不该大的变大,结果是纵容了財团与政党勾结,政治左右司法,贪官A走人民的钱,贫富分化日益严重,社会怨气飆升。
我们有梦想,老一辈人,我们的父母和爷爷奶奶也有过梦想,可是他们在梦想以后,有多少人还相信,繁华美梦是属于国家和人民共享的,不是一小部分人的?
今天,国阵政府再提出中庸治国之道並欲强化之,应深刻反省“大而不当”这句话背后的现实含义。理念大,口號响,未必大而有当,往往是大而不当。
有了以民为本的理念还不够,想得太大太多太远,反而让不该大的变大。全球上亿人口的大国,哪个政府不是自称以民为本?现实是,除了美日,大国政府中庸不及、臃肿有余,行政管理和分配处处凸显大而不当的毛病。
先进国家的企业和政府都在瘦身中发现小而美之美,裁减冗员,刪除繁文縟节后,办事效率更快了,民眾更快感受到改革的诚意和好处。
在讲究速度和民意的年代,中庸之道路漫长,车速太慢。很少大马人讲得出中庸是什么东东,却可以滔滔不绝讲出一堆土权组织之恶行,越讲越气。任何时候,只要土权组织一踩油,什么中什么庸统统都没用。
小而美更贴近现实
在这个年代要等待中庸大侠出现,就像等待大政治家救世,是不切实际的。李光耀、撒切尔、戴高乐、罗斯福等一代政治家,换作今天站在领导台上,也会被骂得很惨。
台湾、新加坡和以色列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懂得凸出小而美的身段,影响力在全球佔有一席之地。
既然大而不当,国阵政府何不小而美一下,这样比谈什么中什么庸,更贴近现实。
文章来源:中国报 作者:甄子权 201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