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住在小鎮,鄰居有印度人、馬來人和華人,彼此相處和諧。小孩子常在一起遊戲,大人們也客氣問好,過年互贈節日食品,大家沒因種族不同,宗教信仰、風俗各異而隔膜。那時候常見三大民族坐在一間咖啡室喝茶聊天。
獨立後,這種和諧生活的情景被破壞了。一些政客了撈取政治資本,提高地位,故意捏造出來許多種族緊張氣氛。在每一次大選將臨之際,一些政客都會做出一些異乎尋常的舉動與言論破壞其他民族,華人因較優佔優勢,常受到不必要的攻擊;這更加深種族間的摩擦與誤解。
我國過去也因此發生好幾次的種族衝突事件,重大的如1967年檳城大罷市,1969年的513事件,都是令人痛心的。但過去的創傷歷史教訓,並沒有令政治人物覺醒。2008年大選後反對黨崛起,更令當權派忐忑不安。又隨著檳城巫統要人謂華人是外來者,叫華人滾回中國去,平息多時的種族情緒又開始緊張。校長、老師,也對華裔學生出言不遜,引發一場不大不小的種族歧視爭論。
緊張氣氛更蔓延至宗教領域。
首相納吉去年12月16日在吉隆坡為宗教學者與宗教司大會開幕時曾說:「宗教學者不能過於狂熱,也不能沒有深入調查,就對他人作出『懲罰性』的指控。假如國家不團結,任何再有策略的計劃都是徒勞的。人民必須要異中求同,縮短彼此的距離。」吉打蘇丹在其84歲華誕冊封臣民時也呼籲州政府繼續推行公平良策,為全民建立一個高素質的和諧社會。
種族及宗教問題的渲染,與擴大已成為政治穩定的一大隱憂。政治猜忌和衝突若擴大,社會與國家將陷入無休止的紛擾和困境中。各族要理智去分析政客的言論,不要被他們所迷惑,造成不可挽救的悲劇。
解決種族矛盾與糾紛,應從憲法與制度做起;唯有公平對待各族,摒棄行政偏差與成見,嚴禁政治人物發表極端言論,才能促使國人不分種族,皆以大馬人自居,彼此互相尊重、包容,以寬廣的胸懷彼此扶持,共同為國家的發展努力。
如果人與人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都能與人為善,和睦相處,真誠相待,我相信我國的人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群。但願上蒼也好,阿拉也好,上帝也好,佛祖也好,希望他們在天之一方,彼此溝通,指引祂的子民與其他民族和平共處締造一個和平世界。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胡萬鐸 2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