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如印度一樣,是個充滿悖論的人口大國,也是常被用來比較對照的2個發展中國家。
中國的悖論在於,自1978年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了30多年,綜合國力、經濟實力、科技能力、外匯存底、國際影響力等節節上升。目前,由於人均收入已進入中高收入行列,已有人在爭論,中國是否已脫離發展中國家行列;「中國遏制論」,也逐漸轉向「中國責任論」;中國人本身也在討論,應該怎樣做大國。這個和平崛起,確是令人刮目以待。
只是,除了光明的一面外,中國的陰暗面,也同樣令人關注,如地區間發展高度失衡、階層間的貧富差距快速擴大、民族矛盾激化、環境污染日趨嚴重、地方政府霸佔土地、官員貪污、腐敗濫權、知識青年失業日趨普遍、工人領不到薪資、黑心食品、吸毒、愛滋病等。
這幾年來,群體性事件層出不窮,年均發生約10萬起群體性事件,使得維穩維安費用,甚至高過軍費!據知,目前武警便有約200萬,保安人員高達1,000萬!在信息化時代,這些頻發事件,不免使人聯想到,中國會否也發生中東、北非式的「茉莉花革命」或「阿拉伯之春」。現階段,頗流行「蝴蝶效應」與「黑天鵝現象」之說,即發生在遠方的某個事件,可能會世界另一端帶來意料之外的後果,情形就如突尼斯的一個小販的自焚,竟會引發多個政權垮台的事事相因作用。
頗有所為的專制政權
以我之見,就中國而言,短期內應不會發生政權變動的事件。之所以,在現階段,中共政權的威權體制,還算得上是拿得出一定成績來的政權,這些政績有助於強化其統治的「正當性」(Legitimacy)。
畢竟至少在經濟方面,中共的威權統治已使中國升級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外匯存底也名列世界首位;更重要的是,儘管貧富兩極化日趨嚴重,它至少已使大量人口脫貧進入小康狀態,一般人大概也不會選擇回退到昔日的「均貧」苦境。
事實求是地看,近年來不少中外學者均對中國另眼相看,如2009年11月有一期《時代週刊》(Time)便提到,中國有以下五點是值得美國學習的:有明確的發展目標與基建項目;不吝投資於教育;高儲蓄率;尊老養老觀念,靠自助努力向上。知名記者湯姆斯‧弗里曼(Thomas Friedman)也常說,中國的強勢政府頗有所為--雖然,他並不欣賞專制。
中國不少體制內精英也認為,在現階段的中國,搞好法治與「黨內民主」才是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國際關係學學者張維為在其《中國震撼--一個文明型國家的崛起》一書內,還提出中國應進一步發揮其獨特的政治、經濟、社會語文的特色,以便為世界提供一個與西方不同的中國模式,如強勢開明政府、實事求是的實踐理性、民生為大、選賢與能、重視人心向背、整體思維、混合經濟、人本哲學、和諧中道、順序發展、政府為必要的善等符合現階段民情、國情的路線。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往中國臉上貼金的溢美之詞,或合理化專制的藉口。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孫和聲 2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