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是首相纳吉的幸运號码,他在1月11日(2011111)宣佈经济转型执行方案的另外19项启动计划,希望选择这个良辰吉日,能够加强营造美好感觉的力度。
这一轮的19项计划,总投资额670亿令吉,预料可为国家带来360亿令吉的国民总收入和製造3万5千个就业机会。面对如此庞大的计划,投资者和涉及的行业肯定欢呼,但是一些人可能会问,小市民要多久才能分享成果?
经济转型计划带领社会迈向高收入国,是一个长远的宏图大计,然而政府也必须採取短期措施,协助民眾应对眼前的问题,比如物价高涨。
有一个问题,是政府看到,却一直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国家粮食的安全。
自从马哈迪在1981年上任后,国家就著重製造业的发展,许多农耕地推平兴建工厂,农夫和年轻人转去工厂工作、稻田荒芜了。政府把资源放在製造业和重工业,忽略了农业,以致生產技术落后;当时粮食便宜,国家和人民有钱进口,吃不是问题。
但是,今天的情况不同,世界各地气候异常、天灾不断,一些粮食生產国为了本国人民的需求,停止出口,再加上热钱的炒作,致使食品价格飞涨。若全球持续暖化,未来粮食的生產將不足以应付全球60亿人口的需求,粮食危机將爆发。
现在国人面对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粮食所带动,比如去年12月白糖涨价20仙;2月1日,美禄和Nescafe將涨价5至6%。
国际市场的原白糖价格已从每磅14至16美分,涨至27美分,估计还会上涨;如果政府向巴西取经,在过去大力推动种植甘蔗,何需依赖进口?
国人吃的白米也一样,进口白米是仰人鼻息,若米价暴涨,对穷人將是一场灾难。
我记得山努西在担任农业部长时曾建议在屋顶种稻,当时被当作笑话,现在回头看是一个讽刺。
前首相阿都拉在2008年4月宣佈,內阁同意拨款40亿令吉增加粮食生產,包括在砂拉越州拨地种植稻米,达到白米自给自足的目標。今天没有人问,砂州的7千公顷稻田开垦了吗?国家米仓在哪里?
农业部长诺奥马日前又宣佈,將拨出12亿令吉,以援助稻农增加稻米產量。这么多年了,所谓增加白米產量,还停留在讲的阶段。
经济转型重要,人民的肚子更重要,政府应花多一点时间和资源解决粮食生產的问题。赖以维生的食品不断涨价,画饼充饥又有何用?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瑞源‧20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