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署部长纳兹里移樽就教,登门造访华总,与后者讨论关于华社政经文教课题,探讨华社到底还要些什么,当然也想了解华社倾向于支持民联的原因。
纳兹里选择在这个时候与华总会面,相信大家心中有数:大选快到了。
每逢大选将届,首相或副首相必“照例”召见华总领导人,向他们征询“华人要什么”,华总也照例在会面后告诉记者:首相(或副首相)反应积极,问题可解决。
还是不知华社要什么?
惟20年来,虽已征询多次,惟每当届临大选,首相或副首相仍须召见华总来问:华人还要些什么?
看来,华人好像是个莫测高深的民族,旁人永远不知道他们要什么;从另一方面来说,华人又好像是个贪得无厌的民族,永远都不满足,永远都有要求。
尽管华总进见首相好几次以反映华社要求,每次见面后都说首相有积极反应,但直到今天,政府还是不知道华人还要什么,所以仍须与华总讨论华社对政经文教有何意见,华人真的那么“难搞”吗?
而且,华总以前和首相或副首相见面都无法让华社满意,现在由部长出马,能满足华社的要求吗?抑或华总也已感到心灰意冷,虚幌一招算了?
华总董教总互不咬弦
且话说从头,成立20年来,华总在华社的代表性如何也颇具争论性,它刚成立时(当时称堂联)就与董教总闹意见。嗣后,董教总数次邀请它一起向政府提呈关于华教的备忘录,它
都“婉拒”。
十年前,华社风起云涌拟具了“华团大选诉求”,请华总共襄盛举,华总同样“婉拒”, 连盖章签署也免了。
职是之故,华总在华社的代表性有多大?它称得上是“华人的代表”吗?这就是颇具争议性的议题,当局却与它讨论华人到底要什么,是否有做秀成分,至少也已找错对象吧?
再话说从头,实际上,除了华总,早有“华人的代表”在政府里面,首先是马华,后来加入民政党,都是“华人的代表”,前者已代表了60年,但到了今天,政府仍然不知道华社在政经
文教方面有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华人到底要什么,搞到须找外面的人来问。
大会议案一直老调重弹
这意味着什么?是“华人的代表” 没有把工作做好,还是政府一向不大在意华人到底要什么,唯有在大选将届时才邀请华团交流,表示很在意华人到底要什么。为什么不“就近”问问里面的“华人代表”?
不过,华人绝对不是“难搞”的民族,既不高深莫测,更不贪得无厌,至于华人到底要什么也不难知道,因为大小华团每年常年大会几乎都老调重弹,华文媒体连篇累牍可见,只要有诚意,不可能不知道。
如果要找有代表性的团体来谈,那就须与中华工商总会谈关于华人经济诉求的问题;要谈华文教育,就须与董教总谈,这样不但找到对的人来谈问题,更显示政府有征询民意的诚心。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