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星期五

30-09-11 開心不起來的國慶

小時候,對於國慶日的印象是建立在煙花、放假及媒體賀節廣告等。那時候的愛國,建立在老師口中所說的「買國貨」上。國家的概念,離不開國旗、國花,還有旅遊宣傳海報上的標誌性構圖──多元族群和諧共處,馬來人、印度人、華人及東馬的原住民並肩排成一排,對著海報前的我微笑。

上了中學,發現我的不同,因為我上獨立中學。和大馬一起成長的獨中,顯然不在教育政策上佔有一席之地。去年到中國旅遊,和一位中國大學生談起本地獨中面對的問題,他不解地問:「民間肯自辦大學,為什麼中央政府還要諸多阻擾呢?」

中學時的我,對國家的概念建立於出國時在入境表格上的「國籍」一欄,對國家國民的概念,是模糊的。醉心於中學生活,享受青春羞澀的日子,那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國家、政治,離我好遠好遠。

到中國念大學,那份對國家、國民的思考與認識,才漸漸被喚醒。即使看來同膚色,同語文,甚至臉孔也相似,我察覺我和中國人的不同點,並不僅在於護照上的差別。同一血脈的我們打從一開始就是不同。

記得和一位北京的德士司機攀談,發現他身上閃耀著我身上沒有的愛國情緒,深深熱愛中國這片大地;那份榮耀感,讓我瞬間抬不起頭。如果我可以提出「雙塔樓」、「種族和諧」等等值得炫耀的例證,我想我不會自慚。偏偏,我說不出。

500億令吉的財政赤字,和曾是世界第一高的雙塔樓成強烈對比;從未停歇的種族極端言論,和旅遊局宣傳海報上的「多元族群和諧共處」相映成趣;三語並重之下,更多的是三語「病重」,我們最值得驕傲的不是三語人才,而是我們的精英移民論。貪污腐敗,官僚當道,愚民政策,貧富懸殊,馬來同胞看似擁有特權,實則一樣被統治精英剝削。我能做什麼?除了偶爾投投稿,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漣漪效果,我還希望能用我一生去貫徹我的想法。

希望明年國慶日,大馬能踏上進步發展、有方向、有理想的道路,而不是依舊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窘境。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鄭暉 201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