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3日星期五

23-09-11 派錢措施宜從長計議

2012年財政預算案即將於下個月初公佈,在各界對預算案內容抱著殷切期待,並提出各種揣測之際,有關當局向本報表示,政府可能仿效香港特區與新加坡政府的措施,派錢給國內960萬名每月收入在3千令吉以下的國民。派錢方式未定,可能以現款直接匯入銀行戶頭、用來預扣所得稅及發消費固本3種方式選其一。無論政府選用哪種方式,這項報導對月入3千以下的國民而言,肯定是個利好消息。

儘管這項措施還處於研擬階段,可能派發的款額也是個未知數,不過,此措施一旦落實卻將影響近千萬國民,國庫所要發放的款額預料將極為龐大,如果每人發1千令吉,就要近百億令吉,對政府是極其沉重的負擔。進一步說,政府提此派錢建議,固然是為了協助國民應對通貨膨脹所帶來的生活窘境,然而,有關措施可能引發的爭議,仍值得我們再深入探討。

首先,個人每月收入3千令吉(或調高至3千250至3千750令吉)的界線是以甚麼標準為定?根據《新經濟模式》報告,大馬總就業人口有1千200萬人,月入3千餘令吉以下者近千萬人,由此看來,月入3千的國民仍佔就業人口的大多數,在鄉鎮地區,這一群體應屬於中等收入階層。若政府派錢的目的,是為了扶弱濟貧,則國內另外40%平均月入在1千222令吉以下的群體,才應該被列為主要受惠對象。

新加坡政府由於去年經濟增長強勁,因此決定撥出總額15億新元(約36億令吉)作為增長分紅,與250萬名成年國人分享經濟碩果,每名新加坡成年人平均分得100至900新元(約240至2千160令吉)。此外,新加坡政府在2011財政預算案中還撥出2億元(4.7億令吉)作為額外水電費與組屋雜費回扣,讓80萬戶人家受惠。獅城政府給國民派錢,是在分享經濟紅利,皆大歡喜而少有爭議。

香港特區政府今年也史無前例的向全港610萬名年滿18歲的香港永久居民派發6千港元(約2千300令吉),名義上是要“藏富於民”,實際上是因為香港物價節節上漲,引發民怨。政府派錢,一方面是為紓解民困,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抑制人民的不滿。然而,港府此項措施也引發不少爭議。有輿論認為,相對派錢來說,用退稅或減稅的方式還更能夠藏富於民。

由此可見,新加坡或香港特區政府給國民派錢的目的與意義不盡相同,大馬政府在仿效之前,須先確定派錢的目的,同時須做好應對可能出現混亂局面的準備。新加坡與香港的派錢措施是不分年齡貧富,表面上人人有份皆大歡喜,但實質上無法真正彰顯社會主義。大馬政府若是以3千令吉上下為受惠資格,恐會引起其他不符合資格、特別是那些收入3千至4千令吉的民眾的怨懟與不滿,以致弄巧成拙。

派錢措施固然能為部份國民解決燃眉之急,然而,更實際的紓解民困辦法,還是通過扶貧政策,不分種族地協助低收入的人民增加入息,或讓從事勞動行業、小販及中小型工業者獲得貸款便利、特別獎掖和津貼,協助他們發展生意。政府推行新經濟政策以來,雖然不斷致力消除鄉區和城市的差距,以及貧富懸殊的比例,然而,大馬仍有40%的低層家庭,每月的平均收入只有1千餘令吉,而生活在貧窮線甚至赤貧、每月家庭收入不超過615令吉的國民仍然不少,這些弱勢群體都亟需政府的特別關注與協助。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社論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