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一口氣宣佈廢除或檢討爭論已久的5大「惡法」,引起國內外各界議論,轟動一時,氣勢萬千。但最能一語中的、切中要害,予以最懇切警句的,恐怕是向來沉默寡言的前首相敦阿都拉。
曾經滄海難為水,春江水暖鴨先知。阿都拉一改其惜口如金的作風,甘冒保守派群起圍攻的風險,而以其昔日改革遭致內部刁難的親身經驗,用「過來人」忠告「相位繼承人」納吉:內敵比外賊還要凶險。正是一肚冤屈,得以宣洩。適此千載難逢之機會,就連少言的阿都拉也非說不可了。
阿都拉這一席在吉蘭丹大學接受榮譽博士學位的儀式中的講話,正好與敦馬哈迪日前的其回憶錄中譯本的發售禮的談話對碰--馬哈迪當時也點醒一樣是「繼承相位」的阿都拉:試圖改變舊制必遭失敗,國陣與巫統的制度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不遵循舊制操作的領袖。可惜馬哈迪的話說得太早,延至今天,不知他會怎樣地重複此言?
所以,納吉在毫無預警,奇峰突起之下,宣佈廢除或檢討「舊有體制」之下所堅持的各種法令中的5大法,的確贏得一片掌聲和無限傳頌,同時有拉抬執政團隊形象之氣勢,足以給已經消退的大選氣氛重新造勢。但是他在內部所面對的暗潮洶湧,絕不輸於反對黨陣營因他這項宣佈而流失選票的千斤壓力。
黨內人士排斥轉型?
如今,5大法例(廢除內安法令、報章准証不必每年更新、檢討警察法令、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檢討限制居留法令)的廢除與檢討一開閘,就變成了議題中的議題。執政團隊不僅需要與反對黨陣線繼續過招,還得與本身的保守派角力。這像過河卒子,是有去無回、勇往直前的抉擇。
所以,傳媒界雖為首相沒有將5大法例之廢除與檢討分5次來公佈,以收5次封面頭條報導的5倍宣傳效應而婉惜,實則上卻應該為避免了5次宣佈也可能5次爭論,搞得社會吵翻天而額首稱慶。
5大法例褒貶存廢之辯論,禍福難料。但首相已經破釜沉舟,跟他推出「一個大馬」、政府與經濟的轉型計劃等一系列的新政一樣,是大勢所趨,別無選擇。因為,全球化、城市化、資訊化改變了人民思想,促使政治板塊尤其是馬來選民意向的移動。
所以,與其說各種政治鬥爭製造馬來社會的分裂,不如說馬來社會已經從一元化進化為多元化、複雜化、理性化。納吉新政以及阿都拉「未就全功」的隱約工程,都是應對新時代的新訴求而提出來的。阿都拉在2004年大選橫掃國會90%以上的議席,正是他的改革承諾和新政治畫面吸引了選民;而3年前的308政治海嘯兵敗如山倒,正因為他的政改承諾無法實踐。
阿都拉的窘境,變成了納吉的一面鏡子。只要借鑑得宜,納吉就會迎春接福,成大馬大治的明君。他們面對同一個問題:他們都繼承了國陣與巫統的權力架構,但在登極之後,又必須重組這個權力架構,來迎擊前所未有的挑戰。
由上而下推壓的「新政」
於是當他們提出有別於「祖制」中的新政,就會傷害曾經支持他們的舊基層和保守勢力。更可惜的是,納吉和阿都拉都沒有通過公開辯論,從下而上地在人民與黨之中贏取基層支持,來抗衡保守派的攻訐,而是選用首相或巫統主席的權柄,由上而下去推壓新政。
馬哈迪也推行過「新政」。他在限制馬來統治者權力的修憲行動中,就是通過全國各地走透透,在群眾大會上取得馬來民眾的理解與支持,才改變了馬來社會的原有思維,默認了他的推動,才因此改革了「祖制」。
這5大法例是部分馬來群眾視為抗衛民族權利的保障。儘管反對黨已將這些法例解釋為執政黨排除異己,延續統治的工具,但在城市化、多元化、資訊化之下的馬來社會,城鄉有分、貴賤有別、貧富有級,爭辯也只充其量做到公說公理、見仁見智的程度。
這5大法例因為缺乏有效的講解和分析,一旦被搧動起來,必又在馬來民間吵得面紅耳赤,半壁江山,不分勝負──也就是一些政客所形容的「造成馬來社會的分裂」。這一切都必會造成新政推行的阻力。
馬來西亞首相雖然經過全國大選、各族人民的檢驗,但他們的權力是來自巫統的賦予。只有巫統的全國主席而當然地成為國陣主席,才能在國陣贏得大選之後擔任首相。所以,首相新政必須回到巫統以及馬來民間的論壇上,就像棋盤上,「將了軍」,check了mate,才全盤皆贏,沒有後患。
5大法例往後會如何,大選會否11月就舉行,沒有看清馬來政治和巫統的大比拚,談什麼都假。
文章来源:东方日报 作者:吳彥華 201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