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4日星期六

24-09-11 不患贫 患不均

副首相兼教育部长慕尤丁说,政府原则上同意把半津贴学校转为全津贴,惟这样会涉及庞大开支,所以政府必须先衡量财务能力可否负担得起。

实际上,前两位教育部长,即慕沙莫哈末和希山慕丁都说过不反对半津贴学校转为全津贴,但政府“不急于”这样做,因为除了半津学校不愿把校地捐献政府外,政府财力也不足。也就是说,即使半津贴学校董事会肯用校地换全津贴地位,政府现阶段仍“敬谢不敏”,只因“钱不够用”。

那么要到什么时候,政府才有足够财务能力,把半津贴学校改为全津贴呢?恐怕没有人能预料得到。

教育部法外立法

独立不久,联盟政府宣布为人民提供6年免费小学教育,赢得全民赞扬。但到了1970年代末,教育部却把学校区分为全津贴与半津贴,可想而知当时政府已感到“钱不够用”,于是不得不把免费小学教育的承诺打个折扣,把数约千所华淡小列为半津贴学校,政府不承担半津贴学校硬体设施的经费,连维修校舍都须自己搞定,这区分法当然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却把负担转移到人民身上,而且这种区分正是名副其实的法外立法,因为教育法令并没有这样的区分法,所以也可说政府本身不能遵守法律,但因“钱不够用”, 政府已不能考虑太多了。

钱不够用非主因

政府于1970年推行新经济政策,随即实施工业协调法令,严重打击了经济发展,经济低迷,政府要继续推行免费教育乃感力不从心,于是教育部施用半津贴计以度过时艰,这“巧计”容易“理解”。

惟到了1980年代,前首相马哈迪改弦更张,搁置工业协调法令,外资遂源源而来,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一片繁荣鼎盛状态,应该“钱够用”了吧?但教育部并未因此撤销全津与半津贴学校区分,这点倒令人民不能理解,岂积非成是,抑或不肯公平对待各族之母语教育权利?但国阵政府一直强调它公平对待各族的呀。

无须否认,资源分配不均也是半津贴学校不能“脱贫”的原因,原来超过90%发展拨款拨给国小,占学生总数25%上下的华淡小所得约为5%,实在不成比例。若按学生比例发放发展拨款,半津贴学校自然可受到较公平对待;此即不患贫,患不均的道理,惟因政府的政策是优先发展国小,95%发展资金投入建设国小之用,半津贴学校不能“脱贫”并不完全因“钱不够用”。

人民负担教育费

或许,我们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我国的经济状况,尽管部长们每年都说我们的经济发展今年胜往年,外资一年比一年好,前首相马哈迪还告诉国人,大马已是经济小虎,除小龙外,我们的经济已称霸东南亚了。

然而,直到现在,我们还不能实施真正的免费小学教育,人民须负担半津贴,甚至全津贴学校的硬体设施经费,家长须付偏高费用,若国家经济状况果如我们所听到的那么好,又何致此?独立五十多年尚无法全面实施免费小学教育,思之令人汗颜,到底是什么原因?经济小虎梦也该醒了吧。

文章来源:南洋商报 作者:罗汉洲 201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