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有關伊斯蘭法的爭議再起,政治人物和政黨基於本身及黨的利益考量,儘情宣泄,落力表演,老百姓聽得半知半解,看得似懂非懂,既有疑問,也有疑慮。
儘管有人宣稱馬來西亞已是一個伊斯蘭國,但在實質上,馬來西亞卻是一個兼採世俗化國家及伊斯蘭國家的部份特性的一個國家。更重要的是,至今,伊斯蘭法仍無法在國內的任何一州實施,除非我們修改了國家憲法。
翻開歷史,宗教在我國曾經讓位於民族主義,主導國陣並實質掌控了國家政權半個多世紀的巫統成立當初,就是高舉民族主義旗幟展開鬥爭,而不是宗教的大旗。
但由於受到60年代阿拉伯世界宗教復興的影響,自70年代開始,我國也掀起了一場熱烈的伊斯蘭復興運動。到了80年代,某些伊斯蘭化政策,其實已經逐步體現在國家行政之中。
伊斯蘭化政策的明顯例子包括,政府通過修憲擴大伊斯蘭法庭(只限於穆斯林處理結婚、離婚及財產繼承等事務)的權力,並規定聯邦法院不得干預伊斯蘭法庭。此外,土著特權和新經濟政策的出現,則凸顯了宗教與種族結合的結果,這令種族的分化現象惡化,引起了非穆斯林的疑慮與不安,也由此掀起了有關伊斯蘭國的爭議。
不能否認的是,這些年來,高舉宗教鬥爭旗幟的回教黨日愈壯大,對執政的巫統形成了不小的壓力,也催促了某些伊斯蘭化政策的實施。回教黨從來就不掩飾她欲成立一個“伊斯蘭國”的理想。該黨長老協商理事會主席聶阿茲日前就斬釘截鐵的重申,回教黨是以“打造伊斯蘭國為目標,包括落實伊斯蘭刑事法”。他甚至表示,如果行動黨不接受伊斯蘭法,他們可以退出民聯。
回教黨和行動黨在這相關課題上的立場南轅北轍,早已是個公開的事實;馬華、民政和巫統這回抓住她們的弱點,再次挑起這個課題,除了是要展示國陣在宗教課題上的態度更為開明之外,顯然也是想要趁此讓近來與公正黨陷入議席分配之爭的行動黨,又掉入與回教黨爆發宗教爭議的漩渦,使民聯的內鬨浮出台面,從而打擊民聯的形象。
在我國,宗教課題始終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棋子,宗教和政治的曖昧關係,也一直是非穆斯林心中難以抹去的一個疑慮,回教黨和行動黨要如何化解矛盾,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既合作又對立,在忠於理念還在妥協於政治現實之間尋求平衡,還真是一個魚與熊掌的兩難抉擇啊!
文章来源:星洲日報‧作者:林明華‧201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