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9日星期四

19-01-12 中庸之道说易行难

首相纳吉为“全球中庸运动国际大会”主持开幕时,宣佈成立“中庸研究所”,以在民主、法治、教育、人类尊严和社会正义等层面,进一步追求中庸与平衡。

对我们来说,中庸两个字,並不难理解。简单的说,所谓中庸,就是一种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处世之道。这是儒家的一种至高境界的行为標准,强调的是既不过缓,也不急躁;既不偏激,亦不消极。中庸不能被曲解为平庸,更不能被说成是圆滑。

在政治上,民主制度所奉行的“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理想和原则,也可说是中庸精神的一种体现。

然而,在政治现实中,走中庸之道,讲讲喊喊可以,还可能贏来掌声和赞美;但要落实到思想和行为上,却是说易行难。

现实中的政治斗爭往往很残酷,也很无情。特別是在民族主义响彻云霄的情况下,更是丝毫没有中庸之道的立足之地。种族情绪一来,甚么自由、平等、博爱等信念,全都弃如敝屣;取而代之的,就是以恐怖为手段的极端主义了。这就是为甚么,在世界歷史上,会发生这么多的种族歧视、种族清算、种族灭绝等不公不义的事件。

不要以为如此极端非人性的行为已经在今天这个人权观念高涨的时代销声匿跡了;事实上,这样的“人祸”,一直都在不断发生,或是改用另一种形式出现。

“全球中庸运动国际大会”的主题是“追求持久和公正的和平”,这也是全人类共同的呼声,说明我们人类社会中仍存在著许多不公正、不和平的现象,所以我们还须声声呼唤中庸,也期盼政治人物以身作则,从自己本身开始,努力实践中庸之道,自我约束,自我修身,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以人。

甚么样的人执政,就会有甚么样的政治。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已看透“为政在人”的问题,强调执政者应有內涵和修养,指出了“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这个大道理。

所以,说到底,中庸之道应从个人做起,然后落实到人与人的互动之中,最终建成一种体制,如此,才有其真正的意义和作用;否则,就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没有交流,没有沟通,没有协商,没有调和,最终一切都变成政治口號,沦为空谈而已!

文章来源:星洲日报‧作者:林明华‧20120119